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合07年夏季洋河水库的氮、磷、生物量的监测数据,采用三角瓶实验对低、中、高磷浓度级别的不同氮磷比培养条件下的螺旋鱼腥藻的生长及异形胞形成进行了研究;采用10L玻璃瓶实验对螺旋鱼腥藻在富营养底泥条件下水华爆发时土嗅素(Geosmin)产生情况进行了研究,并用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对鱼腥藻藻细胞内和细胞外的土嗅素进行了测定;对2008年6-9月巢湖西半湖南淝河河口区域的常规水质进行检测,并利用气质联用-固相微萃取法检测水样的异味物质,考察了异味物质与叶绿素、TN、TP、DTP、CODCr、pH、DO、温度、透明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三角瓶实验结果表明,在氮充足时,螺旋鱼腥藻不易形成固氮异形胞,消弱了异形胞的固氮能力;而在低氮营养条件下,螺旋鱼腥藻容易形成固氮异形胞,特别是当N=0.1mg/L和N=0.2mg/L时,异形胞出现的频率最大;且由于高氮条件容易抑制异形胞的生成,导致螺旋鱼腥藻生长减慢,最大生物量减小,螺旋鱼腥藻生长能力受到氮的抑制,且高氮条件容易抑制螺旋鱼腥藻生成土嗅素;理想实验条件下与洋河水库实际情况的结果不一致,可能与洋河水库现场采样的螺旋鱼腥藻藻体未出现异形胞有关,可能与洋河水库现场采样的螺旋鱼腥藻藻体未出现异形胞有关,反而氮充足的区域发生了螺旋鱼腥藻的繁殖爆发。2.富营养底泥培养条件下,随着螺旋鱼腥藻生物量增加,土嗅素产生量随之增大,其最大产生浓度可达626ng/L,远超出人体可感知浓度(10ng/L);螺旋鱼腥藻细胞分泌土嗅素与叶绿素的速率并不完全相同,嗅味物质在螺旋鱼腥藻生物量达到最大值前76h左右达到最高浓度;生长过程中,土嗅素主要分布在螺旋鱼腥藻藻细胞内,占总含量的85%-95%,远高于胞外含量;本试验培养初期底泥刚向水体中释放氮时,藻细胞更倾向利用类异戊二烯合成土嗅素,导致土嗅素与叶绿素含量比增大.随着水体中的氮含量逐渐充足,藻细胞内的土嗅素与叶绿素含量比值趋于稳定,维持在0.0015左右。因此,当野外水体的氮含量充分时,螺旋鱼腥藻土嗅素产生量的变化可通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得到反映。3.检测出2008年6-9月巢湖西半湖南淝河河口区域β-环柠檬醛为主要的异味物质,其浓度范围为1.077047-494.7695ng·L-1,且7月达到最大,7月平均浓度为114.4887ng·L-1。其中又以add3、add4这两点为最大,达到其它点位的2-400倍左右;巢湖南淝河河口区域水华暴发期在7月,可能与微囊藻的夏季爆发有关,河口add3点的藻华最为严重,这是由气候地理分布及TN、TP等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综合决定的;建议水处理厂特别应在夏季和秋季时,注意采取一定的方法处理饮用水的嗅味物质,而且控制饮用水异味物质的关键,是限制藻生物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