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在其长期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中创造了各自独特而宝贵的文化财富,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在推动整个国家的社会文化进步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的迅速发展,各少数民族文化与主流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广泛、深入和频繁,汉族文化作为我国的主流文化和强势文化,已经全面渗透到各少数民族的文化中并时刻影响着个体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于是,如何在适应主流文化的同时很好地保护和发展各少数民族文化就成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解决的程度不仅关系到少数民族个体生存质量的提升和少数民族文化的长远发展,还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文化繁荣,促使少数民族个体对本民族文化和主流汉族文化形成多元整合的认同是解决好这一问题的前提条件。由于个体生长于不同的文化模式使其在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加上主流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强烈冲击必然会影响个体对本民族文化和主流文化的认同方式,不同的文化认同方式又对个体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定向和调节作用,与个体个性品质的形成和社会化进程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教育不但是少数民族地区双语生活的需要和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更重要的是通过双语教育开展多元文化教育,形成对本民族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多元整合的认同,从而促进文化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在很好地保存和传承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促进整个国家的文化繁荣和进步。个体在与强势文化的接触过程中形成不同的文化认同方式受到家庭条件、父母文化水平、家庭所在地和班级的双语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因为这些因素构成了儿童生活环境中的亚文化差异,其中语言作为文化作用与个体的媒介以及文化之间交流的工具,不同语言教学模式所造成的亚文化差异也对儿童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方式等产生了较大影响。由于健康的价值取向和良好的智力培养是儿童长远发展的两个基本要素,本研究以不同双语模式为主要依据,对当前藏汉双语教育环境下藏族中学生的文化认同以及智力发展现状进行考察,进而对如何使藏族儿童形成对本民族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多元整合认同,以及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生存技能和智力品质等问题进行尝试性的探索。本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藏族中学初中学生为考察对象,其中每个年级各选取一个一类模式(以藏为主)班级和一个二类模式(以汉为主)班级,并对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就读的双语模式做了匹配。具体采用了自制问卷和智力测验等方法对不同双语模式180名初中学生进行了调查,并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相关理论在分析了藏族中学生文化认同的影响因素和智力发展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文化认同、智力发展以及学业成就三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进行了综合的分析讨论,试图从更加全面的角度把握现行的藏汉双语教育在促进藏族中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借鉴了前人对文化适应的分类,将藏族中学生的藏、汉族文化认同分为了“相对边缘”、“分离”、“相对同化”以及“整合”四种不同的认同类型。因为藏族中学生对藏族文化的认同水平普遍较高,很难选取绝对意义上的“边缘”和“同化”认同方式的学生,但为了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沿用了“相对同化”和“相对边缘”两个认同方式。本研究的具体结论如下:首先,家庭所在地、不同双语模式、父母文化程度等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对藏族中学生藏、汉族文化认同均有影响,其中藏族文化认同的变化较小,而不同双语模式学生的汉族文化认同表现出较大差异,二类模式学生汉族文化认同显著高于一类模式学生。其次,随着与汉族主流文化的更多接触,藏族中学生表现出对汉族文化更高的认同,而这种高认同受到了文化程度较高家长的支持。第三,虽然藏族中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在不同的双语模式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二类模式学生智力发展水平显著高于一类模式学生,但是通过进一步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藏族中学生不同认同方式的选择与智力发展和学业成绩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被选取的六个班级中选择“相对同化”认同方式的学生在智力发展和数学及语文两科学业成绩上均高于选择其他认同方式的学生,可见这种影响对培养藏族儿童多元整合的文化认同观具有较大的消极作用,所以藏汉双语教育在促进学生建立多元积极的文化认同和促进智力发展等方面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改进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