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古便有尊师重道的传统,但专门培养师资的教育机构一直到清末才出现。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上海南洋公学师范院揭开中国近代师范教育的序幕。而中国正规的师范教育则开始于近代学制的诞生,晚清政府、民国初期及国民政府颁布的师范学制,正式确立了中国近代师范教育的独立地位,中国师范教育得到了初步发展。近代绥远地区的师范教育正是在全国师范教育兴起的大背景下兴起并发展起来的。清末以前的绥远地区教育非常落后,到了清末,传统教育越来越落后,新式教育逐渐兴起。在全国各地纷纷建立新式学堂的风潮下,绥远地区也逐渐建立起了新式学堂,具有专业技能教师的需求便成为绥远地区办新式学堂的困难之一。1907年,归绥道胡孚宸在归绥中学堂办成简易师范科一班,为绥远地区师范教育的开端。北洋政府初期绥远地区没有创办新的师范学校,到1922年,绥远师范学校的创办,是绥远地区创办中等师范学校的开端。后绥远区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凉城县简易师范、五族学院师范班、绥远省第二师范、固阳县立简易师范班、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包头分校师资班、国立绥远蒙旗师范学校、巴彦塔拉盟师范学校、绥远省立五原简易师范学校、蒙古学院师资速成班及师范班、国立伊盟中学师范部、国立绥远中学师范班、托县师范班、萨县师范班、绥远省河西师范学校、兴和县教师训练班等相继创设。近代绥远地区师范教育起步比较晚,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难发展,为绥远地区各项教育事业培养和输送了一批有专业技能的教育人才,有利于绥远地区近代教育的发展。因当时社会环境、教育经费等因素的局限性,绥远地区的师范教育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20多年的发展,近代绥远地区师范教育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为新中国成立后内蒙古地区师范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