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相互交流的历史就源远流长。日本文学在明治维新前,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从中吸收有益成分,孕育出具有日本特色的古代文学。明治维新后,日本文学接受欧美各国文学思潮,促进了本国近代文学的发生发展。从20世纪初期开始,中国的有识之士和知识青年纷纷东渡日本留学,这些留日作家接触到日本近代文学的各种思潮,并深受其影响,回国后在当时的中国文坛上发挥了重大作用。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钱玄同、周作人、鲁迅等五四文学的发起人;创造社成员---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茅盾、冰心等都是从日本归国的留学生。他们学习日本近代的各种文学思潮,回国后运用在日本之所学举起新文学大旗,留日派作家文学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并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论文由六部分构成。序论部分。主要由研究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创新点及今后的课题构成。第一章,主要以两大文学团体---创造社和文学研究会作家与日本近代文学的关系为分析样本,对我国五四时期日本文学对当时中国文坛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创造社是由当时在日留学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等在东京发起结成的文学团体,从其文学创作风格来看,创造社主要受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个性解放的文学主张影响较深,同时,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中的露骨描写和平面描写、唯美主义文学中的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也给其很大影响。回国后,他们高举“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大旗,进行文学创作活动。如郭沫若创作一系列自由奔放的诗歌,其内容主要为追求自我和个性解放;郁达夫则侧重于反抗封建道德束缚的自传体小说。而文学研究会则是由曾留学日本的周作人、茅盾、王统照等发起成立,他们的文学创作深受日本白桦派文学所提倡的人道主义、理想主义的影响,在当时文坛上竖起“为人生”的文学大旗,并创作出一系列反映中国当时社会状况的问题小说。第二章,主要分析鲁迅和日本文学的关系。鲁迅文学作品中幽默讽刺的语言风格深受夏目漱石的影响,也接受了夏目漱石所提出的“余裕文学”的主张。白桦派作家武者小路实笃所主张的“人道主义”和有岛武郎所主张的“爱”的文学理论、厨川白村提出的文艺的本质是“苦闷的象征”的文学理论,都对其文学影响颇深。鲁迅在接受上述文学理论的同时,与中国当时的实际社会现况相结合,提出用文艺拯救国民灵魂、改造国民劣根性的主张,且在其文学创作中一直实践着自己的这一主张。第三章,主要对周作人和日本文学的关系进行深入挖掘、分析。周作人在日本白桦派作家武者小路实笃所主张的人道主义和新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主张:人道主义是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后在武者小路实笃的建议下,以自己所住的地方为基点开始建立新村、实践新村的理想,但是,中国当时的状况根本不允许新村这样的事物存在和发展,因而在日本不断发展壮大的新村运动在中国却无法发展,这对其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周作人同时还接受了厨川白村所主张的“散文理论”和“灵肉一致”的文学观。但是,周作人在接受厨川白村的理论后,虽致力于散文的创作,却将自己封闭在文学的象牙塔中,与社会脱节。总体说来,周作人“灵肉一致”的观点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本基础的。第四章,主要对郁达夫和日本文学的关系进行解析。郁达夫受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特别是私小说的影响颇深。郁达夫以自己留学日本的经历和留学归国后落魄的生活为基本素材,实践着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所提倡的“露骨描写”和“平面描写”理论,创作出一系列自传体小说。在这些自传体小说中,作者赤裸裸地描写出自己性的欲望和生活的贫穷。但综观郁达夫的文学创作,与日本自然主义作家所创作的自我小说有本质不同:郁达夫的自传体小说着眼于反抗当时压迫人的社会制度,因而比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所主张的“无理想”、“无解决”更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此外,郁达夫文学还深受佐藤春夫文学的影响,作品中常常流露出伤感的情绪,当然,郁达夫的作品中虽然充满伤感情绪,却是可以给人以希望,这正是其文学的宝贵之处。总之,中国近现代文学深受日本近代文学的影响,且深受其滋养。在留日派作家的努力下,日本近代文学的各种思潮不断被介绍到中国,给当时的我国文坛带来新的活力,并诞生了像鲁迅、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等这样的大作家。作为留日派作家代表人物的鲁迅、周作人和郁达夫等留日作家,正是在日本文学的影响和滋养下才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