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obil公司1992年报道的中孔分子筛MCM-41具有比表面积高、孔道结构规则及孔径易调节、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好、表面易改性等优点,因此在催化化学和吸附分离领域有很大的潜在应用前景。 本文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在碱性环境下水热合成了MCM-41,考察了晶化时间、碱源和模板剂用量对合成的影响:发现晶化时间为3天、氨水或正丁胺作为碱介质、模板剂与硅源摩尔比为0.14时样品的有序性和重复性较好。通过XRD、FT-IR、TEM、SEM及低温氮气吸附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发现加入晶种可以加快MCM-41的晶化速度。放大合成了SBA-15和HMS中孔材料供进一步研究使用。 加入H2O2作为络合剂合成了Ti-MCM-41,发现H2O2能抑制样品中非骨架钛的生成,提高骨架钛含量。同时提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反应网络来解释这种机理,过量的H2O2与钛酯的水解产物生成较为稳定的络合产物是抑制非骨架钛生成的关键因素。 以钛硅凝胶作为微孔结构前驱体,通过模板剂的自组装作用水热合成了含钛中孔微孔复合分子筛,表征结果表明分子筛同时存在中孔和微孔结构、具有不规则的晶粒形貌、Ti主要以骨架钛的形式存在。同时考察了老化时间和晶化温度对合成的影响:适当的老化处理可以促进样品中孔结构的形成,高温下老化会加快这种促进作用,但过长时间的老化处理则会导致样品中孔结构的消失;发现100℃左右下晶化有利复合分子筛的合成。 初步考察了含钛分子筛在丙稀气相环氧化反应和氧化脱硫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发现含钛中孔材料具有一定的环氧化性能,同时在催化剂制备时应注意处理方式以避免破坏样品的中孔结构;含钛中微孔复合分子筛在噻吩和苯并噻吩的液相氧化脱硫反应中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中孔结构和微孔结构上都存在催化活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