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3年,Rowe等在健康人群腺样组织的细胞培养过程中发现了一种病毒,被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定名为腺病毒(Adenovirus,ADV),原因是该病毒喜欢感染上皮细胞。而禽腺病毒的最早发现报道是在1987的巴基斯坦安卡拉地区附近,故又称之为安卡拉病。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FAV)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共分三个亚群:I群、II群、III群。Ⅰ群禽腺病毒共有12个血清型(FAV1~12),并且它们具备共同的群抗原,在这之中的Ⅰ群4型禽腺病毒被认为是引发鸡安卡拉病的主要病原。FAVⅠ病毒粒子的直径是70~90nm,无囊膜,结构为球形、二十面体对称,有252个病毒壳粒,在这之中的二十面体的顶角壳粒是12个五邻体,另外240个非顶角壳粒为六邻体(hexon)。Hexon是FAVⅠ最主要的结构蛋白,和五邻体蛋白以及纤维蛋白共同构成FAVⅠ的外壳,hexon蛋白包含了主要的属和亚属特异性抗原决定簇,以及次要的种特异性抗原决定簇,是中和抗体的靶目标和主要保护性抗原基因,与致病性有紧密的关联,是以在被当作诊断抗原方面拥有很好的远景。本研究通过对湖北仙桃鸡场送检病鸡进行一系列观察,剖检发现心包积液、肝脏泛黄肿大等病变特征;病理切片通过H.E染色后镜检观察,可以发现肝脏组织脂肪变性;PCR结果与预期扩增片段大小一致;测序分析对比后发现该毒株序列同源性与I群4型禽腺病毒同源性最高,达到99.2%,跟其他血清型相似性对比则相对较低;用盲传3代病毒液接种1日龄雏鸡亦能导致发病,确定本次发生的禽安卡拉病病原为禽腺病毒I群4型。对临床上分离的I群4型禽腺病毒hexon基因进行PCR扩增并克隆到pMD19-T Simple载体上。重组克隆pMD19-T Simple-hexon经双酶切后,将hexon基因插入到pET-28a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pET-28a-hexon。将重组表达质粒转化BL21,经由含卡那霉素的LB培养基培育筛选,挑取阳性菌送测序。用IPTG诱导表达鉴定正确的菌液,继而对菌体进行超声破碎,通过SDS-PAGE分析其可溶性,利用亲和层析分离纯化目的蛋白,运用western-blot分析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以盲传3代含禽腺病毒尿囊液灭活后制备免疫原,以0.2mL/只的剂量采用多点注射的方式分三次免疫小鼠,三免过后采血后分离血清,制备鼠多克隆抗体,最后由Western-blot实验最终检测重组六邻体蛋白特异性。结果成功对六邻体蛋白进行了重组表达,诱导表达温度为37℃、IPTG浓度为1mM、诱导时间为4h。可溶性分析表明重组六邻体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进行表达,利用亲和层析分离纯化目的蛋白,目的蛋白在10mM、20mM、50mM、100mM、150 mM、250 mM、500 mM等7个浓度的咪唑中均可洗脱。Westeron-blot分析结果证明,重组六邻体蛋白可以与禽腺病毒阳性血清产生特异性结合,能显示出特异性条带,说明重组六邻体蛋白具有很好的反应原性。对小鼠三免过后分离的血清进行Westeron-blot鉴定,结果表面成功制备了鼠抗重组六邻体蛋白多克隆抗体。研究表明,重组六邻体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进行表达,具有较好的抗原性,与FAV病毒3免小鼠血清反应性良好,为进一步制备禽腺病毒新型疫苗及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