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综合体与地铁站点的连接空间设计策略研究——以西安地铁二号线为例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m_19780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加速带来了交通拥堵、用地紧缺等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做好城市由粗放型开发向集约型开发的转换是尤为关键的一步,商业综合体的迅猛发展就是在这种土地集约化,空间立体化的背景下产生的,传统的公共交通带来的高频率的交通拥堵、噪声、尾气污染等都成为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地铁的突出优点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第一选择。地铁在我国北上广深等城市的发展是较为成熟的,虽也有不少地铁线路仍然处在规划建设中,但整体上已形成了地下网络,而对比西安这样的地铁新兴城市,其发展仍然处于摸索阶段。商业综合体与地铁在这种背景下,正在突破各自自身闭塞的状态而逐步转向立体化、复合化的发展方向成为一种新型的多层次,多要素的开放系统。随之,两者之间的空间界限逐渐变得模糊,呈现出一种互相交融的状态,连接商业综合体和地铁站点的连接空间就在此时应运而生。
  连接空间是地铁人流与商业人流流线的交汇点,同时具有交通功能及转换人流功能,连接空间对商业综合体及地铁站点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商业综合体后期建设或改造的重要部分。从整体上来看,连接空间相关设计研究的整体情况在我国处于初始阶段,并没有相关比较成熟的理论及设计方法去支持工程实践,导致我国各大城市商业综合体与地铁站点的连接质量也参差不齐。所以本文所做的研究,目的旨在借鉴连接空间发展成熟国家的设计经验及相关政策来阐述对我国的启示。同时从实地调研出发,分析连接空间设计相对成熟的一线城市中典型案例的连接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连接空间的形式,对影响连接空间设计的因素进行总结。最后以地铁新兴城市为例,通过调研西安地区地铁2号线的重点站点与商业综合体连接空间的情况,总结出连接空间的现存问题,并以小寨站为例进行方案设计优化,尝试总结出连接空间的设计方法,希望对相关的工程实践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全文研究意义旨在为连接空间的设计提供一些参考意见,避免出现在以前的建设过程中未重视连接空间的设计而出现的问题,并希望有关部门及设计师重视起对连接空间的监管和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电大作为中国远程教育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教师自身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力量的培养。而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在于建设适应电大改革和发展的高素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关键词:县级电大;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008-01  电大能否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关键要看县级电大以及地、市级电大能否有
期刊
摘要: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强社会建设的一项伟大工程,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认识、新概括,具有重大意义。科技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并深刻领会十八大报告精神内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立足本职科研岗位,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关注民生,面向社会,服务大众,推动科学发展。  关键词:关注民生;服务社会;科学发展;十八大;感悟  【中图分类号】 G2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
期刊
随着经济社会与城市的快速发展,全球资源与能源日渐枯竭,环境日益恶化等问题已威胁到人类的发展及子孙后代的生存。而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是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需要长期研究的问题。因为建筑不仅在运行阶段直接或间接地消耗各种能源、资源、排放污染物,在其建材生产、建造施工、拆除处理等阶段也是如此。所以,要合理选择建筑设计方案,正确引导建筑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对建筑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和经济综合性能进行量化评价。
  本研究以建筑构件作为
摘要:对于新课标,应建立一种理性的认识,既不能把它当作是无数次无足轻重的课改而无动于衷;也不能盲目崇拜追随,唯新课标是从。作为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创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把握时代脉搏,掌握学生心理特点,注重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不会在新课标的大旗下迷失自己,茫然不知所往。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心理健康;综合素质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32
期刊
摘要:文章分析了新疆教育学院校级课题的现状及管理模式,并从实践层面对加强校级课题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为高等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校级课题;建议;科研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056-01  一 我校校极课题管理现状  1.加强领导,为课题研究建立导向机制。  2009年,为了建立科研导向机制,
期刊
自从80年代以来,城市快速发展,不断的吸收大量的流入人口。我国多数的城市小学布局也定型于此时期,在此之后,城市的空间架构以外扩为主导方向,各种要素也渐渐的迁入新的城区中,而城市老城区的小学基本定型并无太多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的基础设施面临着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特别是教育资源的争论尤为激烈。老城区小学校园面临的问题十分严峻,因为校园的规划经历过多年的扩建改造,校园的预留用地早已使用,所以城市老城区小学校园的潜力挖掘面临的根本的问题是如何在固定有限的用地面积内满足新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校舍空间同时提高校园环境
村落公共空间作为村落中最核心的部分,既承载了村民的日常生活,也承载了村民的精神生活,不仅是乡村环境重要的一部分,也对维持村落内部秩序和社会联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村民的生活方式也逐渐发生着改变,相当一部分村落内存在“空心化”问题。新的生活方式加上外来观念对旧有思想的冲击,导致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活动的减少与没落。在目前如火如荼的乡村建设中,特别是对村落公共空间的建设,由于没有相关经验与指导,大部分乡村公共空间的设计与建设都用城市的路子,导致越来越多的乡村与城市越来
摘要: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曾经指出:“教学最优化可以说是从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消费的合理性着眼,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这就是说,衡量教学最优化有两条标准:一是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即“在教养、教育和学生发展方面保证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成效。”二是时间消耗的最优化,即“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学校卫生学所规定的标准”。因此高中政治老师对教学方法
期刊
进入经济新常态,城市发展模式已经从增量发展转入存量发展模式,我国城市更新的状况正在处于一个转型的阶段,既要面临目前众多的现状挑战,例如伴随着土地价值的日益提升和片区发展状况不佳等现状,也要对以往的城市规划思想进行批判性的反思。我们将城市更新的视角从大规模的大拆大建转向了这些更为片段化、更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的对已有的城市环境提升的微更新上。本文以微更新视角来解读传统建筑的改造设计,重点分析面临微更新这一背景下的具体的老旧建筑设计策略。
  本文采用“著名建筑师的已建成优秀案例、竞赛案例分析和工程实践项
近年来,发展旅游经济已成为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的有效途径,旅游业也成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随着国内旅游业的不断成熟,相对应的配套设施也逐渐完善,这时游客中心类型建筑的建造成为了必然趋势,其功能可以帮助游客更加深入的了解当地人文地理和习俗人情,也可以得到更全面的相关旅游服务,为完善景区做出贡献。同时,游客中心作为一种景区服务类建筑,存在于特定的地域环境中,作为设计师我们也应重视其在地域特征上的表达,结合本土进行营造设计。
  本文从本土营造出发,结合游客中心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