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曾经指出:“教学最优化可以说是从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消费的合理性着眼,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这就是说,衡量教学最优化有两条标准:一是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即“在教养、教育和学生发展方面保证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成效。”二是时间消耗的最优化,即“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学校卫生学所规定的标准”。因此高中政治老师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讨就更有实践意义。
关键词:政治课堂;探究式学习;自主探究;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094-02
在新课程条件下,教育对我们高中的政治课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和理念,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应主动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通过开展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努力为我们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从而也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下面笔者以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中的《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反方式并存》为例,说明高中政治课教师在明确探究主题“收入分配方式”的基础上从创设情境探究、提出探究问题、自主探究、总结评价四个方面来优化课堂探究过程。
一 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
学生已厌倦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喜欢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探究学习。教师应将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纳入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情境,创造探究氛围,促进探究开展。课堂探究过程实质是师生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如果一开始就将比较抽象的概念原理直接拿来探究,肯定难以引起学生兴趣,这就需要有一个能够让学生接受的引子。教师要从创设的情境入手,使所探究的问题如汤中盐,让学生好之乐之,在不知不觉中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探究式学习资源开发者作用,对教材探究内容进行取舍重组,创设适合的情境来展开探究活动。
二 提出探究问题 开展探究活动
只有适合于学生又有意义的问题才能产生有所收获的探究活动。要让学生的探究活动既有趣又要有所收,教师必须设计出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既有一定启示意义,又有一定发展余地,能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与探究的问题。
在学生对自家成员收入进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笔者适时质疑:刚才几位同学家庭成员收入到底应该属于哪一种呢?我发现大家心里有疑问,那就让我们来共同探讨收入分配问题。教师出示材料,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该企业是什么性质的企业?
2.再分配待遇上,该企业的做法是:干好了,收入多。干差了,收入少。工资分配只看效果不论资历。并且,高素质、高技能获得高报酬,材料中体现了该企业的什么分配方式?
3.该企业实行平均分配会怎样?
4.该企业管理者的年薪属于什么分配方式?职工小王科研项目获得进步一等奖,奖金属于什么分配方式?该企业持股人获得的股息收入属于那种分配方式?
三 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科学引领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当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提出自主探究的问题后,要善于做到“道儿弗牵,强有弗抑,开而弗达”要给学生时间,阅读教材进行自主探究,把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层层质疑,深入探究。
四 在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做好教师点评升华
和谐自由民主的校园文化是师生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的基础,是促进师生之间积极进取、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只有在这种平等民主基础上的交往,学生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表现出自我意识和独特个性,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成为自己学习的主宰者。学生才能正视自我,正视教师,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主动、积极、大胆地和教师交流。从而形成师生真诚合作和相互理解、相互促进的行为习惯。也只有在这种平等民主基础上的交往,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术权威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觉认同,而不是出于对教师的畏惧和无奈的顺从。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有思想、有尊严、有主动性和创造力的“合作者”,教师的角色应该是一名研究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样才能在师生间产生共鸣,使得教师得到学生的认可并愿意听从教师的教诲,师生共处于一个和谐的统一体中。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人格的、生命的启迪和教育,以人格完善与自由和谐发展为最终目标。正如德国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所说:“教育决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心灵‘唤醒’,这就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正如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所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在课堂探究活动中,教师应在学生探究讨论中提出的问题、不同观点,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点评,肯定其创新价值,指出不足。不但要关注学生是否探究出问题,还要多结果及时点评,肯定学生探究的态度、意志、能力。
笔者首先点评学生在探究中对知识的自主构建情况,以此来把本科教学内容做一个知识总结,查缺补漏。其次,回归情境导入,点评学生不能把我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最后,笔者进行了知识拓展,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升华。通过本课的学习,对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有一个深刻了解,并能进一步说明我国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因此,我们要一起努力学好科学知识,热爱劳动,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总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学习过程转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且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丰富多样的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知道是什么,而且知道为什么和怎样得来的。为此教师应引导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启发、激励、督促、解惑、授知等手段,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开阔思路,深入发掘其巨大的潜能和创造精神及想象力。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创造的优良习惯。
所以,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探究式学习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更取决于教师作用的发挥。高中政治教师只有发挥探究式学习中指导者、导向者、资源开发者等作用,才能取得高中政治课堂探究式学习的效果,从而促进高中政治新课改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方法论基础》以及他主编的《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何家文,从“五阶段”到“六环节”,思想政治课教学,2008,5:89-90
[4] 羅星凯,力学探究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25
[5] 谭遵君,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新课程综合探究 ,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1:49-50
关键词:政治课堂;探究式学习;自主探究;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094-02
在新课程条件下,教育对我们高中的政治课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和理念,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应主动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通过开展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努力为我们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从而也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下面笔者以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中的《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反方式并存》为例,说明高中政治课教师在明确探究主题“收入分配方式”的基础上从创设情境探究、提出探究问题、自主探究、总结评价四个方面来优化课堂探究过程。
一 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
学生已厌倦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喜欢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探究学习。教师应将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纳入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情境,创造探究氛围,促进探究开展。课堂探究过程实质是师生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如果一开始就将比较抽象的概念原理直接拿来探究,肯定难以引起学生兴趣,这就需要有一个能够让学生接受的引子。教师要从创设的情境入手,使所探究的问题如汤中盐,让学生好之乐之,在不知不觉中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探究式学习资源开发者作用,对教材探究内容进行取舍重组,创设适合的情境来展开探究活动。
二 提出探究问题 开展探究活动
只有适合于学生又有意义的问题才能产生有所收获的探究活动。要让学生的探究活动既有趣又要有所收,教师必须设计出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既有一定启示意义,又有一定发展余地,能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与探究的问题。
在学生对自家成员收入进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笔者适时质疑:刚才几位同学家庭成员收入到底应该属于哪一种呢?我发现大家心里有疑问,那就让我们来共同探讨收入分配问题。教师出示材料,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该企业是什么性质的企业?
2.再分配待遇上,该企业的做法是:干好了,收入多。干差了,收入少。工资分配只看效果不论资历。并且,高素质、高技能获得高报酬,材料中体现了该企业的什么分配方式?
3.该企业实行平均分配会怎样?
4.该企业管理者的年薪属于什么分配方式?职工小王科研项目获得进步一等奖,奖金属于什么分配方式?该企业持股人获得的股息收入属于那种分配方式?
三 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科学引领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当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提出自主探究的问题后,要善于做到“道儿弗牵,强有弗抑,开而弗达”要给学生时间,阅读教材进行自主探究,把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层层质疑,深入探究。
四 在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做好教师点评升华
和谐自由民主的校园文化是师生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的基础,是促进师生之间积极进取、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只有在这种平等民主基础上的交往,学生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表现出自我意识和独特个性,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成为自己学习的主宰者。学生才能正视自我,正视教师,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主动、积极、大胆地和教师交流。从而形成师生真诚合作和相互理解、相互促进的行为习惯。也只有在这种平等民主基础上的交往,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术权威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觉认同,而不是出于对教师的畏惧和无奈的顺从。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有思想、有尊严、有主动性和创造力的“合作者”,教师的角色应该是一名研究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样才能在师生间产生共鸣,使得教师得到学生的认可并愿意听从教师的教诲,师生共处于一个和谐的统一体中。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人格的、生命的启迪和教育,以人格完善与自由和谐发展为最终目标。正如德国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所说:“教育决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心灵‘唤醒’,这就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正如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所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在课堂探究活动中,教师应在学生探究讨论中提出的问题、不同观点,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点评,肯定其创新价值,指出不足。不但要关注学生是否探究出问题,还要多结果及时点评,肯定学生探究的态度、意志、能力。
笔者首先点评学生在探究中对知识的自主构建情况,以此来把本科教学内容做一个知识总结,查缺补漏。其次,回归情境导入,点评学生不能把我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最后,笔者进行了知识拓展,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升华。通过本课的学习,对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有一个深刻了解,并能进一步说明我国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因此,我们要一起努力学好科学知识,热爱劳动,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总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学习过程转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且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丰富多样的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知道是什么,而且知道为什么和怎样得来的。为此教师应引导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启发、激励、督促、解惑、授知等手段,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开阔思路,深入发掘其巨大的潜能和创造精神及想象力。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创造的优良习惯。
所以,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探究式学习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更取决于教师作用的发挥。高中政治教师只有发挥探究式学习中指导者、导向者、资源开发者等作用,才能取得高中政治课堂探究式学习的效果,从而促进高中政治新课改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方法论基础》以及他主编的《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何家文,从“五阶段”到“六环节”,思想政治课教学,2008,5:89-90
[4] 羅星凯,力学探究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25
[5] 谭遵君,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新课程综合探究 ,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