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影响着一个国家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稳健发展,关系着我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建设成就。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从沿海的率先开放到西部大开发,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到中部的迅速崛起,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着我国的角角落落,我们从贸易自由化中获得了生活福利的改善,获得了国外领先的科学技术,获得了与世界交融的契机。但与此同时,在我们社会的内部却经历着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阵疼,地区与地区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当东部沿海在为普及高中和提高生活质量而奔波的同时,西部地区却有很多省份在为解决温饱和走出大山而苦恼。据最新经济观察报的统计数字显示2007年由于股市和楼市的急剧升温,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差距,当年我国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48。这些可怕的数字和事实如果不能够适时地加以重视和解决,势必导致大的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出现,影响着三十年的对外开放成就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伟大构想。本文基于此,运用传统的H-O理论模型,从要素禀赋的角度出发,采用1992-2006年共15年24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影响,得出贸易开放会导致地区间收入差距拉大的结论;同时本文选取了人均耕地面积、技术、资本、教育四要素作为变量,验证在封闭和开放条件下,各个要素对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影响,得出:和开放度结合后,人均耕地面积、人均资本拥有量有利于缩小地区间的收入差距,而教育和技术要素则拉大了地区间的收入差距水平,这些实证的结果恰恰反映了中国的现实情形,这也为我们从贸易的角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提供了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