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家将全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上议事日程,并提出到2020年实现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的目标,而目前我国的人口城镇化率仅在35%左右,这意味着要将很大一部分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推动农民市民化进程刻不容缓。长期以来,我国的市民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民工和城郊失地农民的市民化,较少关注广大居村农民,但随着大城市病的频繁出现以及农民工问题的日益凸显,仅仅依靠推动农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已经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所以,本文将市民化的研究对象转换到居村农民身上,加快推进居村农民的就近市民化进程,不仅能够吸引部分农民工返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大城市的压力,而且能够消除城乡居民的身份差别,为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和调查问卷法,对居村农民就近市民化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农村居民就近市民化的必要性以及现实意义。以济宁市W县为例,针对其市民化的发展现状,阐述了传统农村地区的农村在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如下: 首先,在概念界定方面,本文认为居村农民就近市民化是全方位的市民化,不仅包括身份待遇与市民相统一,而且包括生产方式和思维观念的转变,以期在当地或就近实现市民化。但生产方式的转变并不意味着放弃土地和农业生产,它更强调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性的转化。 其次,W县在推进居村农民就近市民化进程中形成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以新型农村社区为就近市民化的平台;以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拉动农民非农就业;以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缩小城乡居民差距。但也存在一些传统农村地区比较突出的问题:制度先行并没有落到实处;缺少产业支撑制约当地发展;公共服务水平比较落后;城乡文化融合存在困难。 最后,本文为相关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户籍制度改革要先行,从而进一步消除身份背后的各项福利差别;土地制度改革要赋予农民更多的自主权,以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当地特色农业产业,推进农民就近实现非农就业;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平衡公共产品供给;破除落后的乡土文化观念,积极引导农民的思维方式向现代化转型。 国内学术界对市民化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上,对居村农民以及就近市民化的研究较少,本文对居村农民就近市民化问题进行了探讨,转换了研究视角,具备一定的研究价值。由于作者的学术功底有限,论文缺乏一定的理论深度,只能作为基础的理论探讨。另外,问卷调查虽然获得了第一手的数据,但由于样本数量较少,在论证力度上也略显不足。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能进一步扩充数据,进一步扩展对居村农民就近市民化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