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危机常常超出危机国家的解决能力,并会迅速外溢到其他国家造成世界联动现象。为了减小金融危机的冲击,对金融危机进行国际援助是必要的,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就是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中负责对金融危机进行援助的最重要的国际金融机构,所以研究金融危机下IMF的贷款机制以提高IMF对金融危机的救援能力就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IMF条件性贷款机制历史沿革及现状的分析,找出现行的贷款机制的特点及存在的不足,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对策,从而发挥其赞成者所阐述的作用,以提高国际社会及一国内部对金融危机的预防与应对能力。 IMF的贷款条件(Conditionality)就是受援国家必须接受IMF提出的稳定方案(Stabilization Program)进行经济改革。Polak(1957)为IMF提出了本质上是货币主义的金融规划模型(又称为Polak模型)。货币主义认为国际收支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国际收支失衡只是一种暂时现象。当一个国家采取扩张性的宏观政策时,货币市场出现超额货币供给,导致货币流量失衡,进而引起国际收支赤字,因此为了解决国际收支失衡必须采取紧缩政策。IMF的条件性贷款机制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能够较为稳定地运转,但客观环境的变化对这一贷款机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者采用了IS-LM-BP模型对实施方案的效果进行了比较静态分析,得出稳定方案会带来利率的上升和产出的下降的结论,并结合实证分析指出国际收支是通过资本项目而改善,解释了提高利率为什么不能抑制通货膨胀,以及由于调整成本的不公平分配而导致社会动荡等。进而总结出IMF条件性贷款机制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缺陷。一是对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把握失准;二是对受援国经济产生巨大冲击;三是受发达国家利益支配政治驱动性明显;四是受到自身财力限制对金融危机的救援显得力不从心。针对现行贷款机制的缺点,作者提出金融危机的国内预防是关键,并阐述了IMF条件性贷款机制的改革方向,即面对运行环境的改变完善其理论基础,加深对资本流动的认识,完善决策机制,增加自身财力,积极促进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