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交替传译笔记符号的使用对于译文准确度的影响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fancyso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中,为了探寻交替传译中笔记符号使用数量与译文准确度的关系,笔者对八名实验对象进行了口译实验,然后对实验对象的语料进行收集分析。在理论框架方面,罗德里克·琼斯在其著作《会议口译解析》中指出符号的使用可以帮助译员节省记笔记时间,提高笔记效率。但应注意笔记与符号都仅仅是一种工具,并非最终目的。而后,笔者又借鉴了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型。吉尔在理论中指出,交替传译一共分为四个环节:听力和分析、笔记、短期记忆和协调四个阶段。在吉尔的模型中,译员在翻译过程中的总精力是有限的。笔记符号的使用如果能在第一阶段减少笔记耗费的精力,就有可能让译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译文产出上,从而提高译文质量。因此,笔者根据原文的内容建立了译文准确性的评分标准,逐段统计了各实验对象每部分所使用的笔记符号数量,并绘制散点图以进行数据分析。从图中坐标分布可以看出译文准确度与笔记符号数量成正相关,但相关性很低。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交替传译的译文准确度与笔记符号的使用无必然联系。虽结论如此,但是回溯性访问中各实验对象均充分肯定了笔记符号的作用。因此在未来口译教学中,笔记符号的介绍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教师也应向学生明确指出其作用的有限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卵巢透明细胞癌中PIK3CA基因的突变与扩增情况。方法:应用DNA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51例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DNA,检测PIK3CA基因外显子9和外显子20的突变与扩
文章根据培养素质创新人才的要求,论述了更新高校教学管理观念,加强教学管理改革和创新。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途径,以期建立符合高校实际的现代化的教学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