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0年以来,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给中日双边贸易带来了契机,也使两国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竞争力的核心,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是一国产业、贸易结构优化升级的体现,因此分析中日两国的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对研究中日贸易的性质和发展前景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产业内贸易的现状、产业内贸易的效用、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基本特征与变化趋势。
本文研究了两个问题:一是中国与日本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从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过程、产业内贸易类型、贸易商品结构和贸易商品比较优势变化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现状。二是研究了影响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因素。运用理论和回归分析的实证方法分析了中日经济发展的差距、要素禀赋的差异、中国制造业规模经济、日本FDI的流入等因素对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这种产业内贸易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本文的主要结论:一是中日制造业贸易仍然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但产业内贸易已经成为了中日制造业贸易发展的趋势。二是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总体上是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局部向水平型发展。由于中日两国经济发展、技术水平的差距和两国要素禀赋的不同,中日制造业主要以垂直分工为特征。中国主要向日本出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从日本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制成品。三是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区域一体化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中日经济贸易互补的特性说明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潜力巨大。与此同时,随着中日两国各自产业结构的调整、中日贸易结构的升级和中国制造业商品竞争力的提高,两国的制造业贸易摩擦的扩大也是不可避免的。
最后提出建议,扩大我国制造业的规模经济效益,提高制造业商品的技术水平和产品差异化程度,发展中日水平型产业内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