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镍矿区附近土壤污染与设施蔬菜安全生产研究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z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矿石开采和冶炼往往会导致周围土壤因大气沉降、工业废水排放和污染事故等原因而导致污染,吉林省磐石镍矿开采和冶炼历史较长,为了探明矿区周围土壤镍污染情况,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扩大了土壤样品采样区域,对重点污染区域进行了加密采样分析,初步分析了土壤镍的污染现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设施蔬菜种植土壤的污染情况,对其人体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且初步研究了微生物菌剂对镍轻中度污染土壤的修复。主要结果如下:
  (1)对磐石红旗岭镍矿区周围土壤采样调查分析,以冶炼厂为中心,向附近5km范围内采样,结果发现冶炼厂2-5km范围内,只有一个采样点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中的风险筛选值;冶炼厂1-2km范围内,有4个样品超标,其余46个未超标,但是污染分布的不均匀;冶炼厂0-1km范围内,土壤中镍含量最大值为1685.88mg/kg,是土壤镍风险筛选值的24.08倍,最小值为35.13mg/kg,污染分布也是不均匀、不平衡,存在明显的重污染区和轻中度污染区。
  (2)针对污染严重的区域进行了加密采样,结果发现土壤镍含量的范围是104.01-1685.88mg/kg,均超过了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GB15618-2018),采样点土壤Ni单因子污染指数最高达24.08,10%为轻度污染,20%为中度污染,70%为重度污染。Ni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范围在7.43-120.42之间,平均数为36.09,生态危害程度15%为较强。10%为中等,75%为轻微。
  (3)矿区附近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土壤中镍污染主要以轻中度为主,生态危害程度为轻微。食用辣椒对人体具有潜在的健康风险,且对儿童造成的健康风险更大。蔬菜对镍的富集能力大小顺序为菠菜>辣椒>豆角>大白菜>韭菜>生菜>茼蒿>芹菜>小白菜>油麦菜>西红柿>萝卜>茄子>油菜>黄瓜。叶菜类蔬菜富集系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茄果类蔬菜富集系数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吉林省磐石镍矿区附近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土壤整体污染较轻,可种植大部分蔬菜,中等污染的土壤可种植低积累能力的蔬菜种类和品种,以及可根据所种植蔬菜的类型采取措施提高土壤pH或有机质含量来保障蔬菜安全生产。
  (4)利用具有碳酸盐矿化功能的耐冷蜡样芽孢杆菌D2对镍污染土壤进行了修复研究,发现了耐冷蜡样芽孢杆菌D2单独施用、耐冷蜡样芽孢杆菌D2与尿素混合施用都可以使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降低、土壤pH值提高并维持稳定,从而降低了蔬菜对镍的吸收。蜡样芽孢杆菌单独施用与未施用蜡样芽孢杆菌的CK相比,小白菜地上、地下部分的干生物量分别提高了36.22%和27.62%,小白菜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镍含量分别降低了16.43%和11.07%,菠菜地上、地下部分的干生物量分别提高了22.74%和16.52%,菠菜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镍含量分别降低了17.49和36.99%。与未修复土壤相比,小白菜、菠菜根际土壤的有效态镍含量分别降低了11.50%和22.67%,其中小白菜根际土壤中镍的可交换态含量占总量的比例下降了17.32%,菠菜根际土壤中镍的可交换态含量占总量的比例下降了24.12%,主要转化成了碳酸盐结合态,其他形态的比例没有明显变化。蜡样芽孢杆菌与尿素混合施用,与CK相比,小白菜地上、地下部分的干生物量分别提高了87.80%和32.79%,小白菜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镍含量分别降低了26.95%和47.54%,菠菜地上、地下部分的干生物量分别提高了43.13%和30.08%,菠菜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镍含量分别降低了33.46%和54.05%,小白菜、菠菜根际土壤有效态镍含量比对照土壤的有效态镍含量分别降低了15.42%和26.81%,小白菜根际土壤中镍的可交换态含量降低了19.27%、碳酸盐结合态含量提高了16.21%,菠菜根际土壤中镍的可交换态含量降低了27.31%、碳酸盐结合态含量提高了20.80%。
  以上结果表明,吉林省磐石红旗岭镍矿附近土壤只有存在局部小范围的重污染,矿区附近大部分土壤没有受到污染,离矿区较近的区域以轻中度污染为主,大部分设施蔬菜种植土壤没有受到镍的污染,个别区域存在轻中度污染,利用碳酸盐矿化菌将交换态镍转化成碳酸盐结合态镍,降低土壤镍的有效态含量,从而降低植物中镍,可为矿区附近设施蔬菜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砷及其衍生物对于生态环境和生物健康都具有很大的威胁。环境中的砷污染使农作物,如水稻以及小麦中的砷含量较高,会危害人的健康。因此,减少砷污染的危害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任务。在常用的砷污染处理方法中,吸附被认为是有高的经济效益,操作简单,最有前景的技术。近些年,集合锰氧化物与水铁矿作用的掺锰水铁矿(Mn-Fh)由于其对砷很好的亲和性,作为砷污染物的吸附剂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基于Mn-Fh制备新的材料,研
学位
玉米茎腐病对世界各地的玉米种植业已造成巨大的病害影响,对农业经济造成伤害,危害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其主要致病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产生的毒素危及人和动物的健康,对国家的储粮计划造成威胁。禾谷镰刀菌作为真菌,其生长离不开氮,土壤有机氮是土壤氮素的主要存在形式,占土壤全氮的90%以上,其中氨基酸态氮占全氮的40%,直接影响着土壤肥力和供氮能力。以往有关土壤氮素的
磷元素作为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元素,在农作物生长和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维持方面都具有着重要作用,无机磷在土壤的生物转化及其有效性一直是土壤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重点之一。而禾谷镰刀菌作为典型的土传病害病原菌,不仅严重威胁世界各国禾谷类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其产生的毒素还导致被侵染植株的农产品受到污染,使其失去作为粮食或饲料的食用价值,误食后会严重影响人、畜健康。以往植物病理学家们,从病原菌的分类地位、分离、培养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农药的大批量施用,在给人们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危害。莠去津作为长期大面积使用的均三氮苯类农药,常施用于玉米的苗前、苗后,但在施用过程中会有20%~70%长期残留于土壤中,是世界范围内土壤和地下水中最常检测到的农药之一。随着莠去津施用量的增大,土壤对其吸附逐渐达到饱和,致使土壤肥力下降。由于我国东北地区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土壤的污染防治工作刻不容缓。控
学位
为探讨土壤酸度变化对土壤胶散复合体组成的影响,以不同利用方式黑土和长期定位施肥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利用方式和长期施肥土壤的胶散复合体组成及与土壤酸度间的关系,对揭示土壤酸度变化对土壤结构退化的驱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控制土壤酸化与土壤退化的农艺措施具有实践上的指导意义。研究结果如下:  耕作黑土与防护林带黑土均表现为G0与G2组的绝对含量增加,G1组的绝对含量下降,耕作黑土和防护林带
学位
东北地区是我国玉米主产区之一,随着作物产量的逐步提升,秸秆产量也日趋增加。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是秸秆资源化的主要利用方式,但东北地区秸秆收获后当地气温较低,秸秆在田间腐解困难,使直接还田利用存在限制,推广程度弱于华北及以南地区;堆肥处理可解决秸秆腐解困难等问题,低温等不利条件仍是阻碍传统堆肥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本论文采用玉米秸秆为堆肥物料,设计一种自引发式堆肥装置(SCD),探究SCD在东北地区低温
学位
氟元素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是动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然而,氟的摄入量过多会影响动植物的生长,氟危害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吉林省西部地区作为我国典型的高氟区之一,区域内氟的分布情况及污染防控成为地区环境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通过野外勘察和室内分析结合的方法,以吉林省西部地区主要湖库泡沼:查干湖、向海水库、洋沙泡、珠山泡为研究对象,对氟在水体及底泥中的分布特征、底泥中氟的存在形态、释放特征、及环境因
学位
目前,畜禽养殖污水已成为水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畜禽养殖污水的排放量较大,污染物含量较高,难以达到排放标准,随着畜禽养殖中高剂量重金属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使得畜禽养殖业污水中重金属含量较高,这些含量较高的重金属进入环境中,会导致生活环境的严重污染,近几年,重金属污染治理主要采用了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这样不仅运行费用大,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而采用微生物去除法治理重金属污染,因其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无二
学位
近年来,东北黑土地重用轻养、施肥结构不合理,导致土壤质量有着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作为我国玉米主产区,茎腐病害时有发生。在黑土肥力亟需改善的情况下,秸秆直接还田成为土壤有机培肥的重要手段,尽管前人从还田方式、还田深度以及秸秆形态对土壤的培肥机理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秸秆还田对土传病害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那么,不同耕地地力背景下,不同秸秆还田量的有机培肥效应是否一致,对茎腐病害发病率与病情指数会产生
学位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工业、农业等的不断发展,各种重金属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土壤中的现象越来越明显,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类和动物的身体健康以及植物、农作物等的正常生长。因此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迫在眉睫。一些耐冷菌在低温下能通过诱导作用形成重金属的碳酸盐沉淀,在寒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面具有较为重要的应用潜力,因此本文试图从长期受到重金属污染的矿区土壤中分离出能在低温下诱导重金属形成碳酸盐沉淀的细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