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汉语中,“V掉”是个比较特殊的动补短语。其特殊性表现在意义的多样性、对动词选择的广泛性以及能够与“V了”进行替换等方面。弄清这个特殊的动补短语对于了解汉语实词虚化及动词的形态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类似的“V成”、“V上”、“V住”、“V完”、“V好”等结构的探讨也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全文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现状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不足之处,并指出了本文的探讨范围。第二部分:“V掉”的句法功能考察“V掉”结构在句中的主要功能是充当句子的谓语或谓语中心。除了做谓语外,“V掉”结构在句中也经常做定语,有时还能够做主语和宾语。第三部分:“V掉”的语义类别及相关句式补语“掉”与不同的动词组合,其意义也会不同。根据补语“掉”所表示的结果意义,把“V掉”分为八类,即消失类V掉、移位类V掉、摆脱类V掉、破损类V掉、丢弃类V掉、丧失类V掉、脱落类V掉和完成类V掉,并详细探讨了每一类“V掉”的形式特征、语义特点及其构成的相关句式。第四部分:“V掉”对受事的选择不同类别的“V掉”对受事也有着不同的要求,这部分详细探讨了每一类“V掉”对受事的具体选择情况。第五部分:V掉多义歧义现象探析同一个“V掉”在不同的句子中其意义也可能不同,甚至在同一个句子中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这部分主要探讨了“V掉”结构多义、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指出“V掉”结构多义、歧义现象实际上是由多种原因所造成的,这些原因具体包括动词的多义性、动词“V”所凸显的语义特征、补语“掉”的语义指向以及补语“掉”虚实义之间的差别等。第六部分:“V掉”与“V了”这部分首先探讨了能够与VC进行替换的“V了”中“了”的属性,指出“V了”中的“了”并不是什么结果补语性词尾,而就是动态助词“了1”,“V了1”之所以能够与VC进行替换,其原因在“V”而不在“了”。并指出了“V了1”与VC替换的条件,即只有当动词V的词义中蕴含有补语C所表示的结果意义时,VC才能够与“V了1”进行替换,否则则不可以替换。接下来探讨了“V掉”与“V了1”替换的条件及其制约二者替换的因素。第七部分:“V掉”的结构中心和语义中心这部分包括两小节,第一节是“V掉”的结构中心。首先叙述了各家对动补结构句法中心的看法,然后根据沈家煊先生提出的“A没A”检测法对“V掉”结构进行检测,得出“V掉”的结构中心在“V”而不在“掉”。第二节探讨了“V掉”结构的语义中心。指出,对“V掉”结构这样补语在虚实间摇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