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不同质量比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胆总管支架在体外胆汁中质量、外形及微观形态变化的情况,找出在胆总管损伤中可替代胆道结构和功能的理想质量比的支架。并通过动物实验探索可降解支架修复胆道损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1)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不同质量比的PLGA纳米纤维膜,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形貌,并测定其短期体外胆汁中降解率。(2)利用可降解的静电纺丝PLGA纳米纤维设计一种简易的胆道内支架模型。以3头小型猪为实验对象,随机分配后每一头猪分别行不同的手术方法,第一头及第二头先行胆总管前壁纵形切开1.0cm,然后第一头直接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第二头放置内支架后行胆总管缝合恢复胆道连续性。第三头先切除部分胆总管前壁,放置内支架后不予缝合胆总管,构建胆总管缺损修复模型。术后观察动物黄疽和胆漏情况;术后1月处死所有实验用猪,分别比较动物自身术前和术后肝酶(ALT、AST、ALP)和血胆红素的变化;观察三头猪大体标本、肝脏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胆管损伤部位病理形态学改变:包括HE染色、Masson染色和α-SMA、PCNA免疫组化。
结果:(1)扫描电镜照片显示电纺材料为连续的纳米纤维,纤维直径均分布在200-500nm范围内,在短期(2周)PLGA75/25和90/10两种比例的纤维在胆汁中没有发生明显的降解变形。(2)三头猪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黄疸及胆漏发生。动物肝酶(ALT、AST、ALP)和血胆红素水平术前和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三头猪术后1月可见吻合口局部轻度水肿充血,未见明显狭窄,第一头及第三头猪胆管无扩张,第二头猪近端胆管轻度均匀扩张。术后1月三头猪胆管切片HE染色,镜下均可见较多炎症细胞浸润,以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为主,粘膜下固有层胶原纤维增生,纤维结构紊乱,可见小血管增生,第三头较第一、第二头增生的胶原纤维少。三组肝脏切片镜下均未见淤胆和炎性细胞浸润。Masson染色见术后1月胶原纤维增生伴有纤维化,排列较为紊乱,第三头猪胶原增生程度最轻,排列相对有序,第一头增生最为严重。α-SMA免疫组化评分第一头最高,第三头最低。PCNA免疫组化示第三头胆管缺损区域有新生胆管上皮细胞形成。
结论:(1)静电纺丝方法制备的材料为纳米纤维结构,PLGA75/25和90/10两种比例的纤维在胆汁环境中短期(2周)没有发生明显的降解;(2)在保护胆管血供、实现无张力修复的前提下,可降解静电纺PLGA支架能有效支撑、修复胆管,为胆管损伤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材料,并且部分缺损的胆总管具有再生形成新生胆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