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靖西壮语,靖西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壮语南部方言。
本文利用翔实、丰富的语料,将传统语法研究方法与现代语言学理论相结合,对靖西壮语的语法进行了较全面的描写,并对靖西壮语部分语法现象的历史层次、语言接触导致的演变进行了分析,对部分语法化现象进行探讨。全文共九章。
第一章绪论。介绍靖西的地理和历史背景、靖西境内语言分布概况,本文的研究对象、内容、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本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说明语料来源,介绍靖西壮语音系。
第二章构词法。本章对靖西壮语复合式合成词、附加式合成词及词缀进行分析,对汉语对靖西壮语构词法的影响进行专题讨论。
第三章名词短语:相关结构及其成分。本章对名词的分类、名词的重叠、名词的句法功能进行介绍,对代词系统、数词系统、量词系统进行分析,对数量名结构、指量名结构和名词短语修饰语的语序进行讨论。
第四章动词短语:相关结构及其成分。本章对动词进行分类,对动词的重叠、动词的体进行分析,对部分动词语法化现象进行讨论。
第五章形容词短语:相关结构及其成分。本章对形容词的分类和形式进行讨论,对形容词的语法特点、形容词的“度”和形容词的“级”进行了讨论。
第六章副词短语:相关结构及其成分。本章在对副词进行分类的同时,对各类副词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副词与动词、形容词的语序进行了讨论。
第七章简单句。本章讨论了疑问句、比较句、被动句、处置句,对各类句式中的标记进行了讨论。
第八章复杂句。本章讨论了靖西壮语的关系子句、补语结构、并列结构和主从结构。
第九章结语。本章对本文进行了回顾,分析了文章的创新之处、文章的意义和价值,找出不足,对今后的工作进行展望。
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一)对壮语南部方言语法代表点进行较全面的调查;(二)从语言接触的视角对壮语语法进行研究,对其历史层次进行分析;(三)对壮语部分语法化现象进行分析。
本文研究的意义体现在:(一)有助于加深对壮语语法特点和壮语整体面貌的认识,进而加深对汉藏语系的了解,为类型学等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准确的第一手资料。由于缺乏文献作为依据,对壮语语法层次的分析无法像汉语那样具备丰富的文献支撑,可以通过文献的梳理获得系统的认识。对于壮语,只有通过横向的考察去推测纵向的演变,以空间考时间,通过尽可能多的共时考察和比较,以期获得更接近真实的认识。因此,单点的调查、描写、分析弥足珍贵。(二)改善目前壮语语法研究成果北部多南部少的现状,拓宽壮语研究领域。(三)为语言接触理论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四)对跨境语言研究、语言比较研究也有积极意义。
本文利用翔实、丰富的语料,将传统语法研究方法与现代语言学理论相结合,对靖西壮语的语法进行了较全面的描写,并对靖西壮语部分语法现象的历史层次、语言接触导致的演变进行了分析,对部分语法化现象进行探讨。全文共九章。
第一章绪论。介绍靖西的地理和历史背景、靖西境内语言分布概况,本文的研究对象、内容、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本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说明语料来源,介绍靖西壮语音系。
第二章构词法。本章对靖西壮语复合式合成词、附加式合成词及词缀进行分析,对汉语对靖西壮语构词法的影响进行专题讨论。
第三章名词短语:相关结构及其成分。本章对名词的分类、名词的重叠、名词的句法功能进行介绍,对代词系统、数词系统、量词系统进行分析,对数量名结构、指量名结构和名词短语修饰语的语序进行讨论。
第四章动词短语:相关结构及其成分。本章对动词进行分类,对动词的重叠、动词的体进行分析,对部分动词语法化现象进行讨论。
第五章形容词短语:相关结构及其成分。本章对形容词的分类和形式进行讨论,对形容词的语法特点、形容词的“度”和形容词的“级”进行了讨论。
第六章副词短语:相关结构及其成分。本章在对副词进行分类的同时,对各类副词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副词与动词、形容词的语序进行了讨论。
第七章简单句。本章讨论了疑问句、比较句、被动句、处置句,对各类句式中的标记进行了讨论。
第八章复杂句。本章讨论了靖西壮语的关系子句、补语结构、并列结构和主从结构。
第九章结语。本章对本文进行了回顾,分析了文章的创新之处、文章的意义和价值,找出不足,对今后的工作进行展望。
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一)对壮语南部方言语法代表点进行较全面的调查;(二)从语言接触的视角对壮语语法进行研究,对其历史层次进行分析;(三)对壮语部分语法化现象进行分析。
本文研究的意义体现在:(一)有助于加深对壮语语法特点和壮语整体面貌的认识,进而加深对汉藏语系的了解,为类型学等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准确的第一手资料。由于缺乏文献作为依据,对壮语语法层次的分析无法像汉语那样具备丰富的文献支撑,可以通过文献的梳理获得系统的认识。对于壮语,只有通过横向的考察去推测纵向的演变,以空间考时间,通过尽可能多的共时考察和比较,以期获得更接近真实的认识。因此,单点的调查、描写、分析弥足珍贵。(二)改善目前壮语语法研究成果北部多南部少的现状,拓宽壮语研究领域。(三)为语言接触理论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四)对跨境语言研究、语言比较研究也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