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体育教育改革也溶入了这一场课程改革的浪潮中,2001年9月“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全国38个国家级中小学实验区进行实验,在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体育教育这一学科凭借自身独特的教育方式在教育领域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为了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教育部在2000年12月颁布了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和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这一大纲的颁布使得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指导思想的变化使得教学目标指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相关因素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要求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转变(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与学生共同融入到教学当中);在教学内容上加大了其自主性与选择性;在体育的考核与评价方法上更加具有了弹性。这一变化使得学校体育在理论层面上达到了质的飞跃,但是如何才能更为合理地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理论的导向作用而使实践达到预期的效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2001年贵州省被列为实验省并设立了4个国家级实验区,贵阳市云岩区、南明区、小河区各中学成为了课程改革的先行者,在整个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中我们必需认清推进课程改革前进的主要环节是实施过程,实施过程的各组成要素又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效果,《体育课程标准》这一理论航标,只是给我们的课程改革指明了一个前进的方向,在体育教学改革中操作层面的课程设施者是课程改革中的关键环节,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与教师息息相关,可以说,教师既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也是课程改革的最大障碍,教师与课程改革的关系就像“水与舟”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体育教师队伍能否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能否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能否及时对课程改革提出的挑战做出强有力的回应是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教学效果的反馈是衡量体育课程改革能否达到理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