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使得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成为备受关注的国际环境问题。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在积极参与到节能减排的行动当中,而产业结构作为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对节能减排则有着重要意义。在上述国内外背景下,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理论分析、实证分析等分析方法,针对2000-2015年中国各省区市和各具体细分行业的碳排放数据,以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例,基于整体和细分行业的双重视角研究产业结构演变对碳排放的影响及机制。
本文首先定量分析了中国产业结构整体的空间演变、产业结构细分行业的空间演变以及中国碳排放强度空间演变。结果表明,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和高级化水平在2000-2015年提升明显,各省区市的碳排放强度也均显著性降低并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但是中国各省区市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合理化水平以及碳排放强度水平发展不平衡,差异性明显。
其次本文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区域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碳排放强度的具体影响。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的提高均有助于碳排放强度的降低,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但区域面板的实证结果表明,高级化水平对高碳强度区的碳排放强度降低作用不明显,对中碳强度区和低碳强度区的降低作用明显。合理化水平的提高对高碳强度区和中碳强度区的作用均不明显,对低碳强度区的碳排放强度的降低作用明显。
然后本文定量分析了中国产业结构细分行业及工业各部门的碳排放总量与强度,并运用碳脱钩理论分析了工业各部门的碳脱钩现状。结果显示,工业碳排放与其他行业相比,是各省区市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主要源头,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而工业的五大细分行业(能源生产、重工业、采掘业、轻工业、高科技产业)之间以及各细分行业内部部门之间碳排放量和强度差异明显,从高到低依次为:能源生产业、重工业、采掘业、轻工业、高科技产业。其中能源生产当中的电力、热力供应部门、重工业当中的金属冶炼部门,采掘业当中的煤炭开采与洗选等部门的碳排量和强度最高,应给予重点关注。虽然工业各部门碳脱钩现状总体较好,但部门间差异性较为显著。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要不断提高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水平;二是要针对性解决工业各部门的碳排放问题;三是要注重碳排放强度的其它驱动因素;四是要统筹兼顾,缩小区域碳排放强度差距;五是要不断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本文首先定量分析了中国产业结构整体的空间演变、产业结构细分行业的空间演变以及中国碳排放强度空间演变。结果表明,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和高级化水平在2000-2015年提升明显,各省区市的碳排放强度也均显著性降低并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但是中国各省区市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合理化水平以及碳排放强度水平发展不平衡,差异性明显。
其次本文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区域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碳排放强度的具体影响。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的提高均有助于碳排放强度的降低,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但区域面板的实证结果表明,高级化水平对高碳强度区的碳排放强度降低作用不明显,对中碳强度区和低碳强度区的降低作用明显。合理化水平的提高对高碳强度区和中碳强度区的作用均不明显,对低碳强度区的碳排放强度的降低作用明显。
然后本文定量分析了中国产业结构细分行业及工业各部门的碳排放总量与强度,并运用碳脱钩理论分析了工业各部门的碳脱钩现状。结果显示,工业碳排放与其他行业相比,是各省区市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主要源头,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而工业的五大细分行业(能源生产、重工业、采掘业、轻工业、高科技产业)之间以及各细分行业内部部门之间碳排放量和强度差异明显,从高到低依次为:能源生产业、重工业、采掘业、轻工业、高科技产业。其中能源生产当中的电力、热力供应部门、重工业当中的金属冶炼部门,采掘业当中的煤炭开采与洗选等部门的碳排量和强度最高,应给予重点关注。虽然工业各部门碳脱钩现状总体较好,但部门间差异性较为显著。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要不断提高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水平;二是要针对性解决工业各部门的碳排放问题;三是要注重碳排放强度的其它驱动因素;四是要统筹兼顾,缩小区域碳排放强度差距;五是要不断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