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探讨英语学习者及英语学习过程的研究中,研究者及英语教师逐渐将研究重点转向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研究发现,英语学习焦虑是情感领域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诸多情感因素中对英语学习最具阻碍的一项变量,因此,英语学习焦虑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术关注。国内对于语言学习焦虑的研究还停留在模仿和借鉴国外研究方法的阶段,虽然对语言学习中的焦虑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考察的变量缺乏多样性,对于中国语境中什么特定因素可能产生英语学习焦虑的关注度不高。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国内外对英语学习焦虑的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在大量文献的启发下,尤其是加德纳(1985)构建的精良的“社会教育模式”及克拉申(1983)提出的颇具影响力的“情感过滤假说”,作者试图在中国这样一个独特的英语学习环境中,全面了解文科与理科学生、高水平与低水平学生在英语学习焦虑上的差异,从社会心理学及情感的角度进行探讨,进而寻求缓解高焦虑的策略及途径。“社会教育模式”将社会与文化变量纳入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之中,这种全新的思维方式给与了作者研究语言学习焦虑的一个全新的思考与切入点;而“情感过滤假说”则从情感角度认为语言焦虑是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历来在语言焦虑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本研究采用了定量与定性两种研究方法。被试为江西师范大学223名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109名文科生,114名理科生;其中12名被抽选进行访谈研究;外语课堂焦虑量表被用来测量学生的外语焦虑,四级成绩被用于评估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所有数据使用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处理。本研究结果显示文理科学生在英语学习总体焦虑上确实存在差异,理科学生普遍比文科学生更加焦虑;同时显著差异也存在于高低水平的学生之间,低水平学生普遍比高水平学生表现的更加焦虑。本研究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特定的语境里,缺少说英语的环境、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组织方式、内向的性格特征、对考试的过度重视以及职业期望是导致课堂英语学习焦虑的潜在来源。而过去的学习经历、课程设置、性别比例以及学习习惯等因素被认为是导致文科与理科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的主要原因,这也是本研究的独特发现之一。交际恐惧、害怕负面评价也是大多数学生语言学习焦虑的表现,高低英语水平学生之间的英语学习焦虑差异在这些因素上表现尤为明显。本文在详尽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有效控制焦虑的对策,如:1)构建和谐课堂环境; 2)提升学生语言学习焦虑意识; 3)树立自我意识;4)促进合作学习; 5)课程改革。在中国的特殊情境中仍有对语言焦虑进行研究的巨大空间,本研究作为一个初步研究希望能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