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污染“双评价”及控污风场模拟的工业布局优化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中部为例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ince2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的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和影响,各种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空气污染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威胁了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公民的身心健康。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更引发了全球对公共健康与环境风险防控问题的思考,因而必须对空气污染等公共卫生和环境问题予以重视。目前,世界上许多城市都面临着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城市工业集聚区更为显著。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典型的工业集聚区,大量的工业生产和能源消耗日趋加剧了空气污染现象,且工业空间布局的不合理进一步造成了空气污染物的过度集聚等问题。因此,对滨海新区工业布局优化的研究以实现大气污染防控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论文选取天津滨海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空气污染“双评价”体系对滨海新区进行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及人口暴露相对风险评价,得到PM2.5为重点空气污染物,且滨海新区中部片区空气污染较为严重并对周边影响较大的结论,进而确定将滨海新区中部作为重点研究区域并分析其PM2.5空气污染及人口健康风险的具体特征,发现研究区域内各季节PM2.5浓度呈现出中心低四边高的空间分布规律,人口暴露相对风险格局则与人口空间分布一致,呈南高北低分布特征,由此表明PM2.5人口暴露相对风险与人口密度存在较高的空间相关性;然后结合气象数据,重点针对区域内与空气污染密切相关的海陆风局地控污风场特征进行分析,并以工业源为主要污染源,利用CFD技术进行污染扩散及海陆风控污风场的模拟研究,得到工业源排放的PM2.5浓度呈现出以污染源为中心向外圈层分布的污染扩散规律,并且其扩散影响范围与工业空间布局和排放强度有关;以及海陆风控污风场的主导风向决定了污染扩散的方向,其风速的空间差异导致了PM2.5浓度扩散速度和扩散范围的不同,且随空间高度的增加其控污作用会随之增强的控污风场作用规律;最后,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尺度对滨海新区中部现状工业布局特征研究,得到其工业用地布局呈圈层式分布特征,并将不同圈层的用地布局模式总结为集中型、带状型和散点型三种类型,工业单元布局主要有工业-绿地单元、工业-居住单元和工业-复合单元三种布局模式,工业点则主要集聚在开发区及中心区域,且各工业门类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在此基础上结合空气污染和控污风场研究进一步分析工业布局中影响空气污染和控污风场的主要因素,得到工业密度和工业类型是影响前者的两个重要因素,与控污风场相关的关键性指标则主要有工业单元内的街区尺度及道路走向、绿地系统及开敞空间、和建筑群密度及平均高度;对此分别构建工业用地-工业单元-工业点三级优化策略体系,对工业用地布局提出分区防控优化策略,对工业单元布局从道路-绿地-功能层面进行分层指引优化,对工业点布局进行“淘汰-限制-提升-鼓励”分类整治。论文基于空气污染、控污风场与工业布局三者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滨海新区中部为例,通过构建空气污染“双评价”体系研究空气污染现状,模拟重点工业源污染扩散及海陆风控污风场情况,分析现状工业布局对前两者的影响要素,针对性提出工业布局分级优化策略体系。为全面优化滨海新区工业空间布局,进而改善海陆风局地控污风场,有效解决大气污染问题,营造良好的空气质量环境做出贡献。
其他文献
体育馆作为对光环境要求较为严格的活动场所,常因前期设计对光环境的忽视导致光环境质量较差,尤其眩光问题严重。本文延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多目标优化分析的学校体育馆天然采光设计理论研究》(项目批准号:51578368)对以天津地区为代表的体育馆场地眩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眩光研究动态进行归纳梳理,发现对于体育馆场地内眩光点位的研究存在空白,因此采用研究实际比赛视频资料代替实地调研的方法
学位
本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案例研究对行为细分的设计手法进行总结归类,研究从行为细分的角度出发分析当代建筑,试图寻找出可以用于指导设计的普遍规律,通过大量案例的分析,将行为细分的运用手法总结归纳为:行为融合式细分、行为碎化式细分、行为渐变式细分、行为拓展式细分、行为切分式细分。并在研究的结尾分析了各手法在行为主体的延伸拓展和行为类型的差异并置上的影响值,从而为设计实践中具体的行为细分手法选择
学位
高大空间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空间类型,具有空间高度与单层面积大的特点。目前,我国高大空间建筑形式趋于多样化,功能用途也表现不一,主要用于各类交通建筑、工业建筑、和体育场馆中。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高大空间建筑在城市公建中的比例迅速攀升,其舒适度问题也备受关注。其中,高铁站作为典型的高大空间建筑,由于其独特的空间形式和运行模式特点,冬季室内受到冷风侵入的影响严重,导致其水平方向上温度分布不均,局部温
学位
建筑表皮将建筑室内外空间进行分隔,可以起到对外部气候环境不利因素隔断和对有利因素选择透过的作用。与传统的静态建筑表皮相比,主动式可变建筑表皮能够通过传感器实时测评建筑室内外物理环境,通过对表皮形态的调整从而应对外部环境改变,以此提高建筑室内舒适性,同时起到降低建筑能耗的目标。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首先介绍了课题研究背景,明确界定研究对象,阐述研究目的和意义,并对研究框架进行整理。第二章进行
学位
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对传统建筑建构体系造成了冲击,新技术体系下坡屋顶该如何存在成为了建筑师们不断探讨的议题。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与现状,通过研究建筑师在现代建筑中对传统坡屋顶的重构设计策略,以杭州亚运村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载体,探讨中国传统坡屋顶的重构设计。文章首先回顾了建筑师对传统坡屋顶重构设计的探索历程,在理论梳理的基础上,对案例进行类比研究与解读分析,从形式、空间与材料等方面总结出建筑师表达传
学位
随着石油钻井工程建设数量的不断增加,对于石油钻井工程提出了更高的建设要求,如果在钻井过程中防漏工作落实不到位,可能会引发井喷问题、井漏问题,将会对石油开采工作的正常进行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石油开采单位应该结合石油钻井工程要求,使用合适的防漏堵漏工艺,降低钻井工程出现问题的概率,不断提升石油钻井工程的实施质量。本文首先分析影响防漏堵漏工艺在石油钻井工程中使用效果的主要因素,其次探讨提高石油钻井工程中防
期刊
<正>亲近自然是幼儿的生命天性,呵护幼儿的自然天性,满足幼儿的生命成长需求,支持幼儿生命完善与发展是幼儿园教育的使命。因此,幼儿园可以利用自然规律,尝试建设四季自然生命课程,来完成幼儿生命成长教育。自然生命课程的建构是幼儿园实现幼儿生命成长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对儿童亲近自然天性的回归、对儿童生活和发展需要的回应。
期刊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热潮,各国文化的交融更加紧密,建筑设计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建筑设计风格也趋向于一致。传统文化的延续、转译和表达是当今中国必须要面对的一个课题,对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建筑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在探讨传统空间的现代化转译中,从原型理论的理论角度,以江浙地区传统建筑空间为对象,对其现代化转译方式进行研究。通过对江浙传统空间的空间原型进行提取、分类与总结,进而对其空间特征进行抽象与转译,以使
学位
合院原型作为中国传统建筑中历史悠久,分布普遍,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建筑形式与空间组织方式,长久以来影响着中国建筑的空间营建与中国礼制社会的关系建构。步入近现代,围绕合院空间开展的当代建筑创作层出不穷,但鲜有继承传统空间基因与传承本土营建智慧的作品呈现。笔者基于上述研究背景,围绕中国传统合院,展开空间特征与社会意义的理论研究,并结合基于真实场地与具体任务书的设计研究,试图为当代建筑创作中的传统空间重构
学位
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承担着重要的生态循环功能,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城市滨水公共空间也是城市文明的起源地,记载着城市文脉的发展历程。在现代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重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设计,将关注点由原初单一的经济价值层面,转换到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层面。滨水公共建筑作为城市共有资产,是滨水公共空间中重要的一个子项,对提升滨水公共空间开放性和城市活力有重要的职责。而纵观国内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