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经济学基本原理——“价格是围绕价值波动的”,在现实的经济社会里,资产的市场价格或价值在客观上必然面临起起伏伏的波动。因此,依据会计的谨慎性原则,关于资产的减值问题,就日益提到企业管理当局的面前。随着全球一体化经济格局的形成,高科技迅速发展并得到应用,产品寿命周期大大缩短,企业经营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成为了经济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关于“资产减值”的问题也日益得到重视,各种法规也相继出台。2006年底颁布并规定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准则进行了全面的修改与完善。但与此同时一个新的问题也随之而产生:新准则中关于减值准备不能转回的规定是否真的实现了会计准则制定者的初衷——防止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为了对其进行验证,作者选取了各个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41家上市公司的数据,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通过分析,作者发现,新准则中规定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在以后的会计期间内一经计提,不得转回的规定,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上些上市公司利用此来进行利润操纵的行为,但是与此同时,另一个问题凸显出来,那就是上市公司会通过将长期资产减值的转销来达到同样调节利润的目的,而且从所收集的数据中也可以看出,大多数的上市公司是通过计提短期资产减值准备来进行利润调节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在上市公司所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的总额中所占的比例相对来说较小。全文一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问题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合概述,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内容体系,为全文的分析奠定基础。第二部分对资产减值的相关概念及理论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大致包括什么是资产减值,什么是资产减值准备,如何对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确认、计量以及披露,如何对资产减值进行测试以及转回。对于这些基础理论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对资产减值进行详细而直观的理解,掌握其经济实质,从而进行细致的分析。第三部分通过收集上市公司的数据,对其进行具体分析,得出我国资产减值准则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部分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所存在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改进措施。第五部分归纳了文章的基本结论和创新之处,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