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流与目的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国内外对旅游系统中的单要素研究较多,而对旅游子系统间关系、旅游流与目的地关系研究很少。要整体揭示旅游供求关系,应选择某一目的地为研究平台,以目的地的旅游流与目的地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旅游流驱动与目的地响应间的耦合关系,研究其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状况。目的地的入境旅游流是目的地旅游需求的显性表现,而在目的地供给系统中,城市的旅游服务及设施系统又恰恰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子系统,且属于相对长期和稳定的系统,其与旅游流的供需平衡矛盾显得尤为突出。本文旨在研究目的地入境旅游流系统与目的地旅游服务及设施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为城市旅游服务与设施的供需平衡的本土化诉求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本研究依托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旅游流与目的地耦合:因素及模型与机制研究——六大城市入境旅游为例”(41271158)。从人地关系协调视角,选择入境旅游为切入点,以目的地旅游流与目的地城市旅游服务及设施这一子系统的耦合关系为研究对象,以北京、上海、广州、昆明、成都和西安6个典型旅游城市为案例,运用质性研究、时序分析法、比较法、聚类分析法、数理统计、社会测量等方法,从时序角度比较分析六大典型旅游城市入境旅游流与目的地城市旅游服务及设施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深入探究了六个城市耦合协调度的时序演变特点和趋势,通过聚类评价和定性分析,探寻不同城市两系统间耦合协调度时序演变差异。同时,对入境游客进行了关于城市旅游服务及设施感知评价的市场问卷调查分析,并对入境目的地城市旅游服务及设施系统的完善提出了建议。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为:(1)六个城市入境旅游流与城市旅游服务及设施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呈现:由低向高、从失调到协调的特征。2002-2011年的时序演变呈现出一些规律特点:①六个城市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均是由低向高发展;②六个城市两系统间耦合协调度大致呈现了从失调到协调的演变过程;③六个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始终没有达到一个高水平的协调状态;④重大危机灾害事件和举办大型国际性活动对两系统的影响非常显著;⑤各目的地城市旅游服务及设施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总体低于入境旅游流的发展,结构性供需失衡一直存在。(2)发现目的地入境旅游流与目的地旅游服务及设施系统之间具有耦合协调的作用机理。入境旅游为城市旅游服务及设施系统的发展带来了外来经济动力和综合性的社会效应,同时城市旅游服务及设施系统的发展又为旅游产业提供了基础性保障,两者相互影响,互为背景。两者耦合发展的过程,就是两者在相同的时间和目的地内相互协调关联、作用与反作用的过程。(3)分析提出了三种不同耦合协调类型。对六个城市两系统间耦合协调度的时序演变进行聚类评价,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为耦合较高且稳步型:如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耦合协调度水平较高且稳步发展;第二类为耦合波动发展型:如西安,其耦合协调度是波动发展的,为相对较高的水平;第三类为耦合协调待提高型:成都、昆明耦合协调度整体不是太高,发展也较不稳定。(4)提出了完善城市旅游服务及设施的一些建议。①有效发挥政府主导作用;②积极完善各项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接待设施建设;③大力提升旅游企业竞争力;④努力加大旅游人才培养;⑤坚持提升入境旅游个性化和国际化服务;⑥以科技创新全力构筑城市信息服务系统。本论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1)拓展了旅游空间结构中旅游流-目的地关系的研究路径。把目的地旅游流与目的地旅游服务及设施放在同一平台进行研究,探索性地深化了旅游流的研究,细化了目的地旅游供给系统的研究。(2)发现我国六大城市入境旅游流与城市旅游服务及设施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现:由低向高、从失调到协调的特征。总体上六大城市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均是由低向高发展、呈现了从失调到协调的演变过程。(3)从耦合的角度提出了目的地城市入境旅游供需平衡的评价指标,用实证调查结果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数理量化分析的结论。本论文在构建入境旅游流系统和目的地城市旅游服务及设施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时,虽坚持科学、细致和认真的原则,但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还须进行完善,具有提升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