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参与生命体内包括细胞识别、细胞增殖、信号传递和病原体感染等很多行为,利用糖与蛋白的特异性识别,可以提高疾病治疗的效果。但单个配体与细胞表面受体的作用力是有限的,为了更好的增强配体与受体间的作用力,我们利用聚合物化学的方法合成侧链上挂有许多配体的含糖聚合物,从而增强与细胞的作用力。我们的实验目标是利用先进的聚合方法,制备一系列不同糖基、不同结构的含糖聚合物,研究它们与蛋白、细胞的识别能力。本论文具体研究如下:(1)一锅法制备含糖卟啉络合物及其性能研究本研究首先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长度的含糖聚合物,再通过一锅法反应将小分子卟啉接枝到聚合物上,形成ABA两亲性三嵌段聚合物。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含糖卟啉络合物在水中能自组装成200nm左右的球形粒子,与凝集素和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单线态氧量子产率为0.29,在光照条件下对细胞具有非常好的毒杀率。(2)一锅法制备侧链功能化含糖聚合物及其性能研究本研究结合零价铜催化叠氮/炔基环加成反应和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利用一锅法技术在室温下制备含糖聚合物,再通过与金表面形成Au-S键得到表面接枝金纳米粒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一锅法得到的含糖聚合物分子量高度可控,分子量分布较窄(PDI≤1.33),通过改变单体比例可以得到不同链长度的含糖聚合物。含糖聚合物包裹的金纳米粒子在与凝集素作用时表现出良好的识别能力。(3)一锅法合成梯度含糖聚合物及其性能研究本研究将酶催化单体交换和RAFT聚合引入到一锅法技术中,我们得到了一种新型、高效、简便合成梯度含糖聚合物的方法。脱保护后得到两亲性含糖聚合物,通过对不同结构含糖聚合物的自组装形态和与凝集素识别的能力研究,结合理论模拟得出相关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这一合成技术,我们成功得到了梯度含糖聚合物。通过GPC和NMR对这一过程进行了监控,发现这是一个可控聚合。通过改变酶的用量,我们可以非常简单轻易的改变聚合物的序列结构。我们通过这种方法进一步合成了许多不同结构的含糖聚合物,如嵌段含糖聚合物和无规含糖聚合物。在研究不同结构含糖聚合物与凝集素识别时,我们发现梯度聚合物在识别作用上较其他两种结构有明显优势。此外,通过计算机模拟我们得到了不同结构聚合物的自组装形态和与凝集素的作用的模拟数据,为实验结果提供了理论基础,揭示了所合成含糖聚合物的自组装特点以及在分子结构层面聚合物/蛋白作用动力学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