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别检测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患者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8、白细胞介素(IL)-33、嗜酸性粒细胞(EOS)、免疫球蛋白(Ig)E、干扰素(IFN)-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相关因子和肺功能水平,研究IL-18、IL-33等炎性因子与肺功能水平及支气管哮喘之间的相关性,进而分析这些指标在支气管哮喘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记录完整的45例哮喘患者的个人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吸烟史、过敏史、过敏性鼻炎史、用药史等),检测血清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及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数及百分比、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留取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及治疗后症状缓解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样本IL-18、IL-33、IgE、IFN-γ水平。同时选取25名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的非哮喘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清中上述指标水平。所有患者于糖皮质激素治疗(静脉或口服甲泼尼龙40-80mg/d,连用1-2周)前后均行肺功能检查,测定其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用力呼气50%肺活量的瞬间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F50%pre)、用力呼气7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F75%pre)、用力呼气25-75%肺活量的平均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F25-75%pre)等值,比较这些肺功能指标与IL-18、IL-33等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结果:1.支气管哮喘组与对照组及组间IL-18及IL-33等炎性因子检测水平:支气管哮喘组血清IL-1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急性发作组较缓解组增高(P<0.05);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组血清IL-33、IgE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急性发作组较缓解组增高(P<0.05);哮喘发作组hs-CR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哮喘患者血清中IL-18、IL-33、IgE、嗜酸性粒细胞及hs-CRP的水平两两之间呈正相关,与IFN-γ水平无相关性。2、支气管哮喘肺功能状态检测:支气管哮喘发作组较缓解组肺功能指标FEV1、FEV1%pre、FEV1/FVC%、FEF50%pre、FEF75%pre、FEF25-75%pre水平明显下降(P<0.05),Raw%pre水平明显增高(P<0.05);且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肺功能FEV1、FEV1%pre、FEV1/FVC%、FEF50%pre、FEF75%pre及FEF25-75%pre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加,Raw%pre水平明显降低(P<0.05),提示激素治疗有效;改善率以小气道指标明显。3、IL-18及IL-33等炎性因子与支气管哮喘组肺功能异常的相关性:在支气管哮喘发作组及缓解组中,IL-18及IL-33水平均与FEV1%pre等肺功能指标的水平存在负相关,且发作期较缓解期更明显。同时,在肺功能不同异常组间(包括轻度与中度、轻度与重度等),IL-18和IL-33水平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在肺功能轻度与中度异常组间IL-33水平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IgE、hs-CRP及EOS水平同样与FEV1%pre等肺功能指标的水平存在负相关,且相关性均以发作期较缓解期显著,在肺功能异常组间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IL-18、IL-33等炎性因子与支气管哮喘发作有关,其水平与肺功能异常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些因子可以用来协助判断支气管哮喘及其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