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酒论》是《敦煌文献》中一篇独具特色的变文,作品以民众生活中两大饮品为主角,赋予其人性的特征,全文短短1200字,以茶酒争高争奇为主要内容,最后由第三方“水”化解两者争论,指出万物存在皆有其利弊,不可妄自尊大,最后茶酒和好结束全文。《茶酒论》本身采用“赋”体,行文朗朗上口,其富含的寓意也发人深思。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对《茶酒论》展开研究。第一部分,《茶酒论》文献研究及民间争奇型故事溯源。文献研究主要分三个方面:《茶酒论》的作者、成书年代以及《茶酒论》不同卷子的差异对比。通过对《茶酒论》本身的文献研究引出《茶酒论》所代表的民间争奇型寓言故事的溯源问题。认为《茶酒论》这类民间争奇型寓言故事并不是突然出现的,研究证明《茶酒论》只是中国民间争奇型故事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春秋战国时期这类故事就已经出现,在两汉时期虽然未发现有本土创作的争奇型故事,但是由于古印度佛教的传入,在翻译佛经过程中,印度佛经中争奇型的佛经故事却激发了国内这类故事的创作,到唐代争奇型故事应该说进入了成熟期相继出现了《茶酒论》及其它众多争奇型故事,其后宋、元、明、清,争奇类故事的作品更加层出不穷,时至今日这类型的曲艺作品仍然可见。第二部分,《茶酒论》与国内少数民族争奇型故事的对比研究。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在中华几千年的历史长流中,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交往表现在方方面面,文学也不例外。藏族文学作品有《茶酒仙女》,布依族中也有类似的《茶和酒》,这三篇作品虽然创作时间不同,但是无论从内容、主题来看都极为相似,通过对比研究,汉文茶酒与少数民族作品明显存在着很多不同之处。第三部分,《茶酒论》与日本、古印度、希腊争奇型故事的对比。争奇型故事并不仅仅存在于我国文献中,早在西汉古印度佛经故事的翻译过程中就有很多争奇型的故事蕴藏其中。日本也有《酒茶论》、《三教指归》作品,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中同样有“胃和脚”等争奇型的故事。通过对比,笔者发现虽然都是争奇型故事,但是由于这些故事都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创作的,既有相同更有差异。第四部分,通过《茶酒论》故事内容的探讨唐代的饮食风俗。《茶酒论》作为中国民间争奇型故事的代表作,其研究意义远不止前边讨论的三个方面,作品内容同时折射出唐代当时饮茶和饮酒方面的民风民俗及唐代饮食风俗中的儒释道文化观。总而观之,通过上述研究认为《茶酒论》这篇民间争奇型故事无论从文献学、民俗学还是文化学角度研究,都具研究价值,是篇极具研究价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