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文化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角逐中,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品格的精神标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将继续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品格、精神道德产生积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几经波折,最终形成热潮,并且逐步走向成熟。但是面对当前的传统文化热潮,我们需要理性地去反思和审视其中的不足之处,深入探究其中符合时代价值的精华之处,予以保留并进一步创新,这对于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及更好地应对全球化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进行初步解读和探讨,并立足中国现实,探究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我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即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导下,我国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对其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第三部分是论文的关键部分,对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文化热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历史梳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八十年代由反思儒学开始的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批判、九十年代以儒学为主调的“国学热”和新世纪以来传统文化多样态多空间传播的新局面,并探讨了每个阶段的原因和表现。第四部分在对上文思考和总结的基础上,进行了理性思考,指出传统文化热潮不是国家强制推行的产物,而是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影响和时代要求的推动下自发形成的一个民众潮流,因其自发性而不免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五部分针对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指出应深入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加大传统文化教育力度,提高文化创新能力,提升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第六部分结语,指出我们需要引导当前的传统文化热潮朝着更加科学理性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