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主义视角下的“华创会”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4791027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创会”全称“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已经发展成为湖北乃至中国汇聚侨力,发展经济的大型“引智”品牌活动,本文以跨国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华创会”原始会议资料为依托,从“华创会”海外代表、“华创会”网络以及“华创会”的成果经验三个方面展开对“华创会”的研究。
  第一章分析“华创会”海外代表。首先通过与跨国移民(跨国华人)概念的对比,从地理、事业和文化等多个角度,论证了海外代表的跨国移民(跨国华人)性质;接着深入解析了海外代表的三项特征:第一、广泛性和集中性的空间流动特征,第二、多元性和复杂性的群体内部构成特征,具体的构成分析从性别和跨国类型两种分类中展开;第三、优质性的个人资源。海外代表个人资源的解析表明了海外代表的精英性。
  第二章解析“华创会”网络。首先定义了“华创会”网络——由中国政府主导架构,以“华创会”为中心,由多级节点组成的沟通连接国内外代表的经济性跨国网络。其次,分析了“华创会”网络各构成节点,认为虚实结合的中心节点发挥着发动机的作用,推动整个网络运转和保障各个节点的畅通;多个面向不同对象,有着不同性质的中间节点通过自我的组织能量将网络中的资源资本发酵增殖;质地不等的基本节点则为网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最后,分析了“华创会”网络流通,信息、资金和技术的流通凸显了网络的经济性。
  第三章剖析十年“华创会”的成果和经验。成果上,首先“华创会”拓展了对外交流的范围和渠道;其次,“华创会”促进了湖北的科技进步和海外人才的科技应用;最后,“华创会”推动了湖北的经济发展和海外华人的事业发展。发挥政府的主导型、注重工作的针对性和保障网络的流畅性则是“华创会”的重要经验。“华创会”海外代表和网络在政府的引导下,自组织形成了小型的跨国环流,并以此为基础参与到了更大的跨国社区建设之中。为了更好地改进服务,应对将要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华创会”应从思想和实务上提前做好准备,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其他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正在不断得到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将高等思政教育定义为"培养思想过硬的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文章研究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分析其与大学生健康就业心理之间的联系,思考思政教育如何与大学生健康就业心理的培养工作融合。
从全球视野来看,科学、合理的监管制度是有效企业合规计划的前提与保障。在检察院合规不起诉的探索中,将独立监管人引入合规监管制度是一个亮点。独立监管人不仅在发源地美国以及后续效仿的很多国家中大行其道,我国实践探索对此也甚为青睐。但独立监管人并非超级英雄,即便是在制度与经验都比较成熟的美国仍然难逃实践困境与学术批评。以美国独立监管人的主要争点为鉴,结合我国国情,建议检察机关以参与社会治理为出发点与旨归,
米兰·昆德拉(1929-),是一位享有世界性声誉的小说家,本文要在总结前人研究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对昆德拉的小说创作进行研究,主要从作品的思想性、小说的复调艺术和幽默艺术这三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第一部分着重研究昆德拉作品的思想性。昆德拉对存在关键词的探索是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的,但昆德拉前后期作品思考的主题并不完全相同,早期作品往往离不开政治和性爱这两个主题,后期哲思的倾向就更为明显了,更倾向于关注遗
学位
为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通过学前教育专业课——幼儿保育员课程的教学实践,阐述幼儿保育员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依据,挖掘课程教学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探索本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路径,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发挥教学团队的优势,采用多元化教学实践方法,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提供借鉴。
期刊
节事活动已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一环被不少城市兴办,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还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的发展。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口号的提出,对博物馆进一步融入城市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博物馆与城市节事的互动研究显然是一个颇有意义但却探讨甚少的新课题,本着充分认识该互动的价值、理清该互动的可行性文化内核、合理建构该互动的机制之目的,我撰写了这篇论文。全文共六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
学位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和广大的爱国工商人士及民族资本家,为了能全力抗战取得最后胜利,也为了保存中国的近代工业,保护我国的矿产资源免遭他人之手,避免民族工矿企业落入日寇手中,同时也为了增强抵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经济与国防力量,共同发起组织了一场规模浩大的经济内迁运动,将沿海沿江工矿企业迁往我国西南等内陆地区。内迁的目的地主要在西部少数民族聚居的云、贵、川、湘、桂、鄂、陕、甘、宁、青、新等省。张
学位
犹太人和华人都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单独论述欧洲排犹运动和东南亚排华运动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把这两场发生在不同地域与时空的排外运动放在一起,通过对当时侨居国特殊的国内环境和特定的国际环境进行分析,理清两次排外运动发展的脉络,我们会发现二者在发生原因、特点和影响等方面有相似之处。本文拟从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民族关系、国际关系等几个方面分析这两次排外运动发生的内在规律。不难看出,人类自第二次工业
汉代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思想文化和社会制度等方面对后世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思想文化方面,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正式成为官方统治思想,并在历史演进过程中逐渐融合其他各家学说,最终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在社会制度方面,汉承秦制,沿用并不断完善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为此后的历朝历代所采用。如果说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由秦朝所开辟,那么,中国封
学位
本文选取晚清时期科技西书译介领域中成就斐然的西士傅兰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分析,梳理“西译中述”时期科技术语翻译的思想脉络和历史意义。  傅兰雅作为晚清入华西士中宗教色彩最淡的“世俗派”,从1868年开始担任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首席翻译。他在馆的28年间,和徐寿、华蘅芳、赵元益等当时中国一流的学者密切合作,将明清以来的“西译中述”事业推向了一个辉煌时期。  傅兰雅作为19世纪中后期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