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喎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相当于西医学脑血管意外。其主要特点是:起病急骤,症见多端,变化迅速,如“风邪”善行数变。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中风发病率不断上升,并且趋向年轻化。在中风病幸存者中,约75%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存质量的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如何提高中风的防治效果,降低中风患者的致残率,已成为国际医学界康复治疗的难题。 现代医学认为脑血管意外是指各种血管性病因引起的急性、局灶性脑功能障碍。在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存在脑血流动力学异常、脑微循环、神经细胞内环境变化、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紊乱、耐受基因表达、细胞凋亡及活跃的自由基毒性反应等变化,且各种变化之间相互影响,作用机制比较复杂,因此在治疗方面难有突破性进展。 传统医学认为中风的病因病机是虚、风、火、痰、气、血致脑脉瘀阻或血溢脑脉之外。其病位在脑,其本在肝,而与肾、脾密切相关。历代医家在治疗中风方面积累了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但其中结合运用针刺和药物的资料并不多,对比观察性资料更少。本文选用针灸“颞三针”为主配合补阳还五汤,从临床着手对比研究。通过观察针刺与中药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调节和对免疫功能的不同影响,对针药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偏瘫的疗效及可能的机理作初步的探讨,从而为临床提供疗效稳定且高效的新方法。同时为脑卒中中医辩证分型之气虚血瘀型的微观量度研究注入新的内容。一、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 将66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组、针刺组、中药组三组,分别治疗21天,以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疗效。结果针药结合组、针刺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5%,显著高于中药组86.7%p<O.05人三组比较,针药结合组和针刺组优于中药组。但针药结合组显效率为40%,显著优于针刺组25%,中药组4.76%(P<0.05人针刺组也显著优于中药组,显示针刺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的优势。且疗效与年龄和病情轻重有相关性,年龄越小、病情越轻则疗效越好。但与性别无明显相关。二、针药结合对ET、NO的影响 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舒/$血管物质 NOiT的动态失衡,促进中风偏瘫的发生和发展。我们观察66例中风偏瘫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NO的水平.结果三组治疗前后ET、NO的水平都有显著改变(P<0刀5)。说明针刺和中药都可以有效降低血浆ET水平,升高NO水平,调节血管舒缩,维持脑血流。针药结合组对ET、NO的调节优于单纯针刺和中药组,表明针刺与中药治疗具有协同作用。针刺组对ET的调节优于中药组可能与针刺的即刻效应有关,它能及时阻断ET生成与脑损伤的恶性循环。而中药组对NO调节优于针刺组可能与重用中药黄蔑大补元气有关。从NO压T作用途径可以椎测两者类似中医理论中“气”与“血”的关系。三、针药结合对Ma的影响 TNF-a参与了缺血性脑损伤的免疫机制。我们观察66例中风们瘫患者治疗前后血浆ITfl7-a水平,结果为治疗前三组TNF.a水平均未见明显升高或降低;针药结合组与针刺组治疗前后TNF-a差别不大,而中药组治疗前后TNF.a有显著差异。这可能与样本量不足、个体差异、标本采集在病程的不同时期有关。因此,针药结合对n吓-a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