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脑水肿的临床危险因素,尽量降低静脉溶栓后脑水肿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28位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入选患者的生化指标及影像学检查均由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统一完成。详细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心房颤动病史、高血压病病史、高密度脂蛋白、高脂血症病史、糖尿病病史、同型半胱氨酸、白细胞计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溶栓前血糖、溶栓前舒张压、溶栓前收缩压、溶栓前的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前的时间。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73个研究对象根据头颅CT检查结果分为水肿组、无水肿组。以静脉溶栓后是否发生脑水肿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筛选出6个有统计学差异的风险因素(年龄、发病前的NIHSS评分、溶栓前血糖、溶栓前的收缩压、白细胞计数和心房颤动病史)为自变量,进一步分析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脑水肿的临床风险因素。结果:1、与无水肿的患者相比,心房颤动患者发生水肿的风险高,发病的年龄更大,发病前的NIHSS评分更高,溶栓前的血糖、溶栓前的收缩压均高于无水肿组;白细胞计数也高于无水肿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在性别、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病史、糖尿病病史、溶栓前舒张压、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同型半光氨酸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本文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以静脉溶栓后是否发生脑水肿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筛选出6个有统计学差异的风险因素(年龄、发病前的NIHSS评分、溶栓前血糖、溶栓前的收缩压、白细胞计数和心房颤动病史)为自变量。结果如表3所示,发病前NIHSS评分及白细胞计数高,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脑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合并心房颤动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脑水肿的发生率不会增加。2、发病前患者NIHSS评分越高,静脉溶栓后脑水肿的风险越高。3、溶栓前白细胞计数越高,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脑水肿的发生概率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