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雄激素全阻断(Maximal Androgen Blockade,MAB)对晚期晚期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Ca)患者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 LUTS)的作用及其意义,探寻MAB治疗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下尿路症状的改善程度、改善所持续的时间及MAB对不同年龄、不同程度PSA值、不同分化程度的PCa患者改善程度、改善所持续时间的差异性,研究其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04年至2011年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195例并发下尿路症状且接受MAB治疗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其MAB治疗前、MAB开始后每次复查时患者IPSS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及患者MAB治疗前、MAB开始后的第1、2、3、6、9、12月复查时前列腺体积(PV)的值,以此作为反映下尿路症状的指标,逐次对比分析MAB治疗后IPSS评分、Qmax、PV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分析三者在MAB治疗后的变化程度及趋势。同时,分别以年龄段、PSA值、PCa分化程度进行分组;比较观察MAB对不同年龄人群、不同PSA值范围、不同分化程度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下尿路症状改善程度的差异性。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对总体人群、同一组人群各指标随随雄激素全阻时间的变化采取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以平P<0.05判定为具有显著差异;不同年龄的患病人群、不同PSA值范围的患病人群、不同分化程度PCa患病人群之间的IPSS评分、Qmax、PV改善程度的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以P<0.05判定为具有显著差异。结果:(1)总体晚期前列腺癌患病人群在MAB治疗的前3个月内IPSS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得到显著改善(P<0.05);在MAB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IPSS评分、Qmax变化趋于平缓,每次复诊测得的值逐一对比无显著差异。总体晚期前列腺癌患病人群PV显著缩小持续的时间为6个月,6个月后患者PV变化趋于平缓,每次复诊测得的值之一对比无显著差异。(2)50-60岁、60-70岁、70-80岁三组患病人群IPSS评分均值在MAB的前3个月内,每月的IPSS评分都有显著降低,其后变化趋势平缓,变化无显著差异性;三组人群IPSS评分最大改善程度无明显差异。MAB对50-60岁、60-70岁年龄阶段的PCa患者Qmax的改善作用持续的时间相同,显著改善持续的时间为3个月,各年龄人群的Qmax在MAB治疗3个月后变化趋势平缓,逐一对比无明显差异;70-80岁组患者人群Qmax均值在MAB的前2个月内,每月的Qmax均值与上个月相比都有显著增大;从第3个月开始患者Qmax变化趋于平缓;三者的最大改善程度无明显差异。不同年龄阶段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PV随MAB间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在MAB治疗的前6个月内,随MAB治疗PV不断显著减小,6个月后PV变化平缓,无显著差异。(3)PSA<10ng/ml、10ng/ml≤PSA≤20ng/ml两组患病人群IPSS、Qmax在MAB的前3个月内有显著增加,之后变化平缓,逐次对比无显著差异;PSA>20ng/ml组患病人群IPSS、Qmax在MAB的前2个月内有显著增加,之后变化平缓,逐次对比无显著差异;同时三组人群IPSS、Qmax的最大改善并无显著差异。不同PSA值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PV随MAB时间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在MAB治疗的前6个月内,随MAB治疗PV不断显著减小,治疗6个月之后PV变化平缓,无显著差异。(4)中高分化PCa患病人群的IPSS评分在MAB的前4个月内都能得到显著改善,4个月后变化平缓;低分化PCa患病人群的IPSS评分在MAB的前2个月内都能得到显著改善,2个月后变化平缓;两组的IPSS评分最大改善程度无明显差异。中高分化PCa患病人群Qmax在MAB的前4个月内,每月都能得到显著改善,4个月后变化平缓;低分化PCa患病人群Qmax在MAB的前3个月内,每月都能得到显著改善,3个月后变化平缓;两组人群Qmax最大改善程度并无显著差异。中高分化PCa患病人群的PV均值在MAB的前9个月内每次对比都有显著缩小,9个月后患者PV均值变化趋于平缓,每次观察记录的PV值相比并无明显差异;低分化PCa患病人群的PV均值在MAB的前6个月内每次对比都有显著缩小,之后变化趋于平缓,每次观察记录的PV值相比并无明显差异。结论:(1)MAB能显著改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下尿路症状。(2)MAB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LUTS显著改善的时间窗为2-4个月。(3)经过以上观察期,患者LUTS的各个指标中仍然有手术指针者,建议外科经尿道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