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断面地下洞室围岩稳定及支护措施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yww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地下空间的利用也越来越多。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不良地质带,许多特大断面、长隧洞正在建设,隧洞在不同开挖方式下引起的围岩变形差异、支护措施及支护时机的选取是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特别重视的问题。本文对不同开挖方式、不同支护措施及支护时机引起的围岩变形规律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对目前常用的地下洞室结构分析计算模型进行了总结,评价各种计算模型的适用性。介绍地下洞室围岩稳定分析理论、弹塑性理论及支护与围岩耦合作用理论。(2)选取浅埋大断面地下洞室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全断面开挖法三维模型,分析不同开挖进尺、不同衬砌滞后距离情况下,洞周围岩的变形及塑性区分布规律。数值分析表明:在浅埋大断面隧洞全断面法开挖中,四类围岩与五类围岩的塑性区分布有很大差别。四类围岩塑性区主要分布在边壁底角,五类围岩塑性区主要分布在边墙整体,且塑性区扩展深度更大。在四类、五类围岩中,开挖进尺对围岩最终的竖向变形影响较大。(3)选取位于四类围岩中、采取双侧壁导洞法施工的浅埋大断面隧洞为典型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三维弹塑性开挖支护模型,分析不同衬砌厚度和不同衬砌支护时机对围岩稳定的影响。分析表明,衬砌厚度对围岩塑性区的分布影响较大,对围岩应力分布影响较小;衬砌支护时机对围岩塑性区、围岩应力极值均有较大影响。(4)以某水电站引水隧洞进口渐变段大断面隧洞为实例,对进口段开挖支护过程进行三维数值仿真分析,评价其开挖支护方案,得到的结论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从共生理论出发,在对采集自福建龙岩山区的药用植物南方红豆杉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并对其抗菌、抗肿瘤以及抗氧化等生物活性筛选的基础上,选取3株经分子生物学鉴定的药用植
我国特产的红檵木在园林绿化应用上已取得巨大经济效益,栽培的红檵木苗木每年因修剪而弃掉大量的花、叶资源。实验初步确认红檵木花色素在20%乙醇150mL、微波处理4 min下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