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持续发展,国民接受高等教育比例逐年呈上升趋势,高等院校毕业生数量剧增,就业压力加大,用人单位在人才使用上“超前消费”的现象比比皆是。另一方面,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转型,部分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改造、合并,造成部分人员下岗分流,导致社会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大量积压、富余的状况。加之目前家庭生活水平提高明显,学生受教育渠道日趋丰富,高中教育、合资办学以及出国留学等方式逐渐被社会主流接受,综合各方面因素影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近年来普遍出现了招生困难、生源匮乏、质量较差、毕业生就业较难等现象,并由此而导致中职学校办学规模萎缩、教育教学水平下滑、效益低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职业教育资源浪费。与中职教育发展面临困境相类似,在中职教学当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最引人瞩目的,即是教学质量的问题。教学质量是决定中职教育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在教育质量的提升当中,中职学校又面临着学生基础薄弱、素质参差不齐和城乡差异等方面的实际问题,面对这样一个群体,为了寻求教育质效的最大化,主动激发学生求知意识,培养社会生存危机感,变“被动学”为“我要学”,就不得不重视激励机制作为在中职学校日常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但激励机制也不是包打天下的,激励机制也和其它管理、教学机制一样,具有一定局限性,需要我们正确的运用。激励的主体是教师,受体是学生,那么激励的主动性便由教师把握,激励机制的健全完善,也是决定激励效果的重要因素。激励机制使用的时机与场合,程度与方法,短暂性与时效性都应掌握适当。就时机选择来讲,例如新学期开学后第一节课时;比赛得奖后;对某种需求存在强烈愿望时;学生积极性高涨或低落时……等等,契机很多,认准后都不可错过。在学生个性把握上,以旅游管理的学生为例,对于导游知识学习兴趣不浓或学习较困难的学生,要经常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进行适时、适度地激励性评价,使之渐渐走上“我要学”的轨道。因此,我们恰当地选择、有效地应用激励方式并形成套路,建立完备的激励机制,就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潜力,促使每个学生实现差异发展,走向属于自己的成功。本文以烟台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为例进行分析。第一章是绪论,论述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是相关基础理论阐述;第三部分是针对烟台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的调查,第四部分是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最后一部分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