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1957年肃反运动述评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c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5年至1957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领导、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群众性的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政治运动,即“肃反运动”。这场运动发端于1955年初的胡风批判运动,历经发展、高潮、甄别检查等阶段,终结于1957年3月。引起肃反运动的原因是复杂而多方面的,既有理论上对列宁、斯大林肃反理论的借鉴与吸收,也有针对现实的反革命分子破坏活动的反击与惩戒;既有主观上对阶级斗争形势判断上的过高估计,也有针对帝国主义颠覆破坏图谋的自我防备。同时,继续执行建国初期既定的肃反政策,深化打击反革命分子,也是此次肃反运动的重要原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促成了肃反运动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动与开展。与建国前的历次肃反运动以及建国初期的镇压反革命运动相比较,此次肃反运动具有以下特点,即内部肃反与社会肃反相结合;肃反工作与中心工作相结合;始终坚持严肃谨慎的方针。科学总结肃反运动的成绩与失误、经验与教训,不仅有助于人们对于肃反运动本身的正确认识和思考,更有助于为后来者提供历史参考,以史为鉴。反思这场运动的得失,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和恰当估计过渡时期的阶级斗争;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依法治国。
其他文献
由于地市报的读者群体定位、新闻时效性特点,其在财经新闻报道方面区别于一般财经、行业类媒体,须兼具专业性与可读性,对此,《克拉玛依日报·理财周刊》的《闲谝财富》专栏较
近日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完成2017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工作。本次评价在以往评价实践基础上,继续从四个方面进行创新:拓展评价对象、优化评价体系、完善分类评价、注重声
资政院是清末宪政的重要内容和环节,是封建统治集团和资产阶级立宪派围绕“预备立宪”组成的特殊联盟,是资产阶级民主和法制运作形式在中国的实践。笔者力图对资政院进行较全面
20世纪初,清政府为了挽救统治危机,顺应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潮流,决定实施新政。新政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的成效,但由于政治制度改革的滞后,不少新政措施不能得以有效的实施。在
目前我国运行中的政府会计核算方法存在诸如不能全面反映政府的收支情况、财政负债核算范围过窄以及信息披露不完整等缺陷,迫切需要对现行预算会计进行改革。政府运用成本会
<正>12位来自美国、加拿大、意大利、韩国、中国的孔子学院中外方院长汇聚一堂,就"中小学沉浸式教学"展开发言,140多名与会者聆听发言并与发言人展开热烈讨论。沉浸式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