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进新时代,性别文明也与时俱进。男女平等是我国促进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但在现实中,拐卖女性犯罪严重侵害女性权益且屡禁不止。关注被拐卖女性权益保障的困境,分析原因所在,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对于进一步提升女性权益保护的实效和水平十分必要。本文从917份拐卖妇女罪裁判文书切入,勾画被拐卖女性权益受侵犯的现状及权益的救济状况,针对这些现状和问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进新时代,性别文明也与时俱进。男女平等是我国促进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但在现实中,拐卖女性犯罪严重侵害女性权益且屡禁不止。关注被拐卖女性权益保障的困境,分析原因所在,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对于进一步提升女性权益保护的实效和水平十分必要。本文从917份拐卖妇女罪裁判文书切入,勾画被拐卖女性权益受侵犯的现状及权益的救济状况,针对这些现状和问题,结合学界的其他研究,将拐卖女性犯罪及被拐卖女性权益问题放在社会这一大系统中,探讨被拐卖女性权益保护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从多维度提出完善被拐卖女性权益保障的方向性应对方案。全文除引言和结语,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分析裁判文书,呈现拐卖女性犯罪中女性权益受侵害及救济的现状。从宏观视角看,被拐卖女性权益受侵害的特征包括:一是权益侵害程度深,尤其被拐残障女性的权益保障更加困难;二是犯罪女性犯罪团伙化明显,增大了打拐工作难度,给女性权益保障带来了阻碍。从微观视角看,被拐女性权益受侵害的具体特征表现为:首先,被拐卖女性权益受损多样并严重。拐卖中产生的非法拘禁行为、故意伤害行为和性暴力行为,使女性的人身自由权、性自主权和身体健康权受到侵害;其次,受害女性的地区特征,主要显示为从原来集中在西南地区,流向华东和华中地区;第三,受害女性的年龄特征为集中在学龄和育龄区间;第四,精神残障女性更易遭受拐卖和多次转卖。女性被拐卖后,被救济情况呈现的特点包括:一方面,从定罪率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请求适用情况来看,定罪率极高,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请求适用率极低,这可简单概括为对被拐女性权益的保护,呈现出重刑罚处罚,轻其他救济方式的特点;另一方面,对受害女性的法律救助以公安机关救助为主,社会救助作用发挥不明显。另外,受害女性被解救后不易重新进入家庭和融入社会。第二部分主要分析被拐卖女性权益保障困境的原因。拐卖女性犯罪不仅是一个法律层面的犯罪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受社会文化观念、资源配置、法律保障、社会支持等多种因素影响。相应的,被拐卖女性权益保障就同样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首先,社会层面的歧视女性的文化意识和偏见,延续着“男尊女卑”传统,并且强化了女性在社会分工中的弱势地位。歧视文化也是拐卖女性犯罪屡禁不止的思想基础;其次,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了资源的配置不平衡,欠发达地区的女性以及特殊群体女性更易遭受拐卖,受到救济的程度和成效也不一样。第三,在法律保障方面,目前惩治拐卖女性犯罪的法律制度缺乏性别平等视角,存在量刑代替定罪、部分犯罪行为量刑过轻、重刑罚轻救济的不足;最后,家庭和社会对受害女性的再次接受程度参差不齐,社会救助机构帮助其再社会化的过程不够规范,这使得受拐卖犯罪侵害女性的再社会化进程遭受阻碍。第三部分从法社会学视角,探讨完善被拐卖女性权益保障的方向性对策。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徒法不能以自行。仅仅是打击拐卖犯罪,无法从整全意义上实现被拐卖女性权益保障。因此,针对社会层面的歧视文化,必须多措施切实落实男女平等原则,破除女性参与社会分工的刻板印象,提升女性的经济地位与人格独立性,减少女性受到拐卖犯罪的风险;在资源配置方面,加大女性的教育、司法保护、特殊人群保护方面资源配置,提升女性在面对拐卖犯罪时的韧性;在法律制度完善层面,完善打击拐卖犯罪的法律机制,全面研究收买、拐卖妇女犯罪等罪名,落实罪责刑一致原则,支持女性通过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后,当女性已受拐卖犯罪侵害后,要系统支持受害女性再社会化,重建困境女性的社会系统支持、发挥社会救助机构对困境女性的帮助、支持作用,促进被侵害女性回归常态社会轨道。
其他文献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是二十大报告中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之一。积极拓展投资空间,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具有重要意义。中小企业在我国企业中数量占比最多,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创新和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小企业投资不仅推动了企业自身健康长远发展,也有利于稳定整体投资、保持经济稳步增长。但近年来受到国际事件和国内经济转型的影响,我国出台
粮食安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安全问题,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了新时期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新构想,明确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新战略,树立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虽然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人均粮食占有量稳步提升,但是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依然面临着供求不平衡、生态环境恶化等诸多考验。农业保险能够提高农
注册制是一种制度创新,是发展资本市场、扩大股权融资的重要举措。注册制在上市准入筛选、信息披露要求、退市流程等方面都做了不同于核准制的规定,形成了“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注册制上市制度可以对存量上市公司产生一种激励作用,促使它们在长期内以提升创新投入来迎合投资者的偏好和监管部门的政策要求,并以此确保公司的长远发展。这一机制能否真正地运行,对于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提高创新水平有着长远意义,对于国家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成为社会热点。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增长的环境恶化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整个世界都面临着环境质量恶化所带来的威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逐渐加快,能源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增加,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节能减排的压力持续加大,生态系统退化的趋势还没得到根本改变,环境质量改善的拐点还没有真正到来,环境质量改善的幅度与人民群众期待要求还有不小差距。随着
2020年,我国历史性地解决了所有地区的贫困问题,并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奋勇前进,走出了坚实一步。数字普惠金融对于促进消费增长、推动科技创新、增加发展成果具有重要作用,波澜壮阔的改革在我国推进了四十多年,诸多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经济保持高增长率,金融水平持续高水平发展,随着AI等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普惠金融已成为必然趋势。充分利用数字普惠金融的多元化渠道和金融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的阶段,国内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同时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俄乌冲突以及欧洲能源危机致使我国国际形势日趋严峻。国内外纷繁复杂的环境对我国经济活动带来严重的冲击,进而造成我国经济发展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为缓解我国经济发展的阻力,各级政府频频出台了多项举措,导致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程度显著上升。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主力
近年来,国内外形势纷繁复杂,国内恰逢党的二十大召开,会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支持实体经济是金融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动荡不安,全球新冠疫情持续爆发影响着世界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中美贸易战、俄乌战争等地缘政治冲突带来国际格局深刻调整,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也在不断影响着银行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在如今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中,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既是商业银行收益的来
坚持房住不炒、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差距、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对改善民生工作和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和消费不足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房价上涨带动住宅资产价格的上升,家庭财富和收入差距也发生了变化,有房或拥有多套住房的家庭财富增值更快,而无房或只能满足基本住房需求的家庭财富增值较慢,这种财富状况的不平衡容易导致社会收入分配发生两极分化。收入水
农业是我国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由于农业行业的特殊性,不可控因素较多,涉农企业和农民的融资问题亟待破局,农产品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但是,传统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贸易真实性存疑等难题,抬高了金融机构的借款服务准入门槛,加大了供应链上的系统性风险,这就为企业风险防范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更加普及,其不可篡改性、可追溯性等特点,将农产品供应链串联成一个整体,不
网络时代下,信息生态版图中天然地形成各个领域的讨论圈,圈层文化应运而生。圈民是圈层的细胞。即使身处同一圈层中,圈民的身份并不是固化的,出于不同目的、为了满足不同需要、认知程度不同的圈民同时汇聚在同一圈层中互动,使圈层出现了分化。不同身份认同的圈民在行为逻辑和角色扮演上有很大的区别,需要依据圈民的身份类型进行分类讨论:按圈民的关注范围为标准,圈民可被划分成“团粉型”与“唯粉型”;按对圈层的喜好程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