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类型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基于企业类型宏观视角的分类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a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体系逐渐健全,工业经济日趋壮大,工业发展成为中国迈向经济大国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在获得发展进步“红利”的同时,工业用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利用效率低下、利用模式粗糙、浪费、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消耗过快等问题也接踵而至。面对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短缺的基本国情和现实,作为在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占据主要组成部分的工业用地,如何有效提高其利用效率从而有助于破解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瓶颈将是亟待理清和解决的问题。在中国大陆,伴随着经济发展进入转轨时期,多元化市场化机制在所有制的深化改革推动下不断完善,包括国有、集体、私有、外资等多种所有的经济形式发生深刻变化。工业企业作为工业用地的直接使用主体,其资本、产权、规模、技术等宏观类型不同,对工业用地在整个运作流程中从要素投入到产出等环节必然产生影响。故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方式及产业构成发生优化和调整,更注重发展质量、更追求长远效益的前提下,探讨工业企业类型对工业用地利用的影响机制,进而对通过改善工业企业自身现状,从而达到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目的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1至2016年间中国大陆地区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DEA模型测算出各个省份在考察年份内的工业用地利用水平。经过统计与分析,掌握各区域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变化特点与趋势。探讨宏观视角分类下的各类型工业企业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理,并且基于中国大陆整体和分区域的东中西部层面利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变量的影响方向和程度,最后根据选择模型的回归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基本结论如下:第一章即绪论部分。具体内容包括目前与工业用地及企业类型相关的研究背景,本研究所达到的目的及本文所传达的研究意义。归纳本文研究方法,确定技术路线图,并通过国内外文献系统梳理,总结目前关于工业企业类型、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及二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成果。第二章即基础概念定义、相关理论与分析框架。对工业企业与工业用地等研究主体的概念进行清晰的界定,建立本文的理论支撑,最后提炼分析框架。第三章即工业企业类型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理论分析机制,主要是针对工业企业类型四个方面的主要差异和特点从内外部机制方面逐一分析其对工业用地利用的影响机理。第四章即省级行政区域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测算。在阐述DEA模型的分类及选取准则前提下,运用相关指标测算出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综合得分值。评价结果显示各个省份在空间上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值差异明显,总体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基本格局。在考察年份内,各省份工业用地利用效率随时间变化趋势不一致,中西部地区工业用地利用水平呈总体上升势头,东部地区波动变化幅度不大。综合考虑省份和年份差异发现其平均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数值总体不高。第五章即工业企业类型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实证研究。首先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工业企业四种类型在考察年份的变化情况。接着选取主要核心分析变量和相关控制变量,分别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多重共线性检验。最后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根据计量分析结果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基于中国大陆整体层面考察,资本类型中,地区外资及港澳台工业企业数量占比的提高会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提升产生显著负向作用;产权类型中,地区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数量占比的提高会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提升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规模类型中,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数量占比的提高会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提升产生显著负向影响;技术类型中,地区高技术工业企业数量占比的提高会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提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并且四种工业企业类型对东中西部分地区的影响方向不一致。控制变量中,地区工业水平发展程度、工业行业集聚程度、工业用地出让方式、土地市场化水平等变量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均有正向影响。第六章即研究结论与推导的相关政策建议。根据前文研究所得的结果,对本文整体归纳与总结,针对本文的不足进行展望,并从工业企业视角切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相关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作为社会建设进程中一种新型的社会利益传递结构,“枢纽型”社会组织可以成为社会结构的优化工具,对于社会组织,起到了卵化器的作用,对于行业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有助于行业各种创新活动的开展。然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此类组织也出现不少问题,如垄断化色彩凸显和数量严重不足等。所以,要从去行政化等方面推进“枢纽型”社会组织更好更快的发展。在公益创投背景下,“枢纽型”社会组织开展项目管理的过程,既是对自己本身很
教育公平是当代教育追求的主流价值,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教育研究的热点。当前对于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主要从起点、过程和结果(学业成就机会)三个角度分别进行讨论的。这样的讨论一定程度上为实现宏观教育公平提供了帮助,引起社会对于教育公平内涵的发掘与思考。然而,不管是在宏观层面关注教育公平,或是在微观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教育公平原则的真正落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将注意力放在教师日常互动中对教育公平理念的实现
科学教育对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推动小学科学课程的有效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新课改的情势下,科学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实际开展中也存在一定问题。其中,城乡小学因经济水平、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差异造成课程实施情况的不同。因此,本文对城乡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情况进行比较研究,揭示其中的共性及差异性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以期能提高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总
全世界正在加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化不断主导着社会的每个方面。所谓的智能媒体是大数据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加之互联网技术高度结合的产物和总称,是这个运用大数据时代新兴技术的衍生物,是一种新型的媒体运作形式并使人机相互结合,通过相对应媒介和平台、APP。智能技术作为数字化技术的驱动力量合理的优化办公流程和程序。使用政务钉钉办公时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当我们寻找解决办法的时候会发现过去的标准和实战经验早
高中阶段是学生接受基础教育最为关键的阶段,是其身心发展、知识积累、人格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班级管理水平、学生教育质量、和谐家校关系与班主任工作成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推进高中班主任转型适应新时代基础教育的发展要求,提升教育理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的综合能力,提升语文素养。有关作文教学的教学研究认为习作主要存在三种范式:结果写作、过程写作、交际语境写作。当下,传统的小学作文课堂以结果写作为主,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从而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在小学作文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指导不足的问题,并不能提供有效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方法。小学看图写话是中高段写
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为微观领域内的三维重建问题提供更多的研究方向,在此背景下,本论文基于聚焦法设计显微三维重建算法。本论文一方面对基于聚焦法的三维重建算法中原有的聚焦评价环节和多聚焦图像融合环节进行了算法上的改进;另一方面增加了深度优化环节来克服聚焦法在弱纹理情况下的缺陷。为提高聚焦评价函数评价的准确性以及对不同样本表面纹理情况的鲁棒性,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Nonsubs
谱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系统在干涉光谱采样时常出现非线性采样及双干涉臂色散失配问题,影响了系统的轴向分辨率及灵敏度,提高了数据处理的复杂度。基于光谱域相位的复数主从算法(Complex Master Slave Algorithm,CMS)预先求解记录非线性采样特征和色散信息的复数相位模板,在数据
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是一类特殊的聚烯烃产品。室温下呈现液态,具有优良的低温机械性能,且可进行热固化加工。因此被认为是一种较理想的耐低温复合材料基体树脂。随着应用领域对材料性能要求的不断提升,HTPB逐渐暴露出性能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低温性能有待提升。产生这一不足的根源在于现有制备技术无法进一步提高其结构中1,4-加成结构单元(特别是顺式-1,4-加成结构)的含量。其次,结构中缺乏
儿童诗,是小学语文课本的主要文学体裁之一,深受学生的喜爱。长期以来,儿童诗的教学存在教师重视度不够、教学方法有偏差、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中经常会采用的一种的方法,教师通过在教学环节中以读促写,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高学生的仿写能力的同时,实现学生阅读、表达和写作水平的协同发展。长期以来,“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多用于长短篇精读课文,较少运用于儿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