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世界性难题。消除和缓解贫困,促进人类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和繁荣是国际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我国自1986年展开人规模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实践证明,单纯依靠政府力量或市场机制并不能高效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产业化扶贫,作为新时期农村扶贫开发的重要模式应运而生,它通过政府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企业与农户展开稳定而持久的合作,逐步促使外溢到加工、流通及其他领域的农业效益回归农业、农村和农民,在解决农户与市场矛盾、促进贫困农户增收致富方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许多地方已经进行了产业化扶贫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如今我国农村的贫困状况已有所改变,产业化扶贫之路中依旧存在不少问题,并没有起到有效的脱贫致富的作用。为此,从理论上对农业产业化扶贫进行科学分析,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有清晰认识,提出相关完善建议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借鉴国内外的理论资源,运用农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以地方治理理论作为理论指导,在分析我国产业化扶贫的基础上,对实际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全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产业化扶贫及地方治理的研究背景及综述;第二部分是对产业化扶贫的内涵及理论基础的详细介绍;第三部分是从地方治理视角对产业化扶贫的四个扶贫主体功能及机制展开分析;第四部分对产业化扶贫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阐述;第五部分是发达国家及国内相关经验介绍;第六部分从地方政府角度对如何改善产业化扶贫开发的效果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