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歇后语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揭露其认知特点,认知理据及认知语法意义。歇后语俏皮幽默、通俗形象,是汉语所独有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歇后语的前一部分像谜语里的“谜面”,是“引”,后一部分则像“谜底”,是“注”,是整个歇后语的本意所在。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歇后语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应用广泛。自1920年以来,学者们对歇后语进行了诸多研究,但遗憾的是,这些研究大多停留在对歇后语的来源、命名、分类、结构以及功能层面。从认知的角度对歇后语进行的研究很少。到目前为止,更没有人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对歇后语进行过研究。鉴于以前研究的不足,本文试图在认知语法的框架下,以完形心理学家所研究的图形一背景理论为主,同时结合Langacker的认知参照点,注意观,关联论等认知语言学中的相关理论,分别从歇后语中图形/背景的辨认,歇后语产生和理解的认知理据,以及歇后语的认知语法意义三个方面对歇后语进行了研究。本文着重分析以下四个问题;(1)图形一背景理论是否能够有效地阐释语言现象,尤其是汉语歇后语?、(2)汉语歇后语具有什么样的认知特征?(3)汉语歇后语产生和理解的认知理据是什么?(4)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歇后语与汉语语法的总体认知特征之间的关系如何?通过研究,本文得出如下四点结论;(1)图形/背景理论从人的认知的角度出发,是一种新的有效的阐释传统语言现象的理论,具有很强的解释力;(2)汉语歇后语作为一种特殊的句式结构,是图形/背景理论在语言中的现实化,呈现“背景—连接环节—图形”这样一种焦点靠后的认知结构;(3)歇后语遵循了人类普遍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歇后语的理解是一种明示—推理的过程。(4)歇后语虽然句式结构特殊,但仍然符合汉语语法的基本认知模式和特点,是一种典型的体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