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乡居民以及生活质量都获得了显著提高。然而在充分肯定我国城乡居民快速增长成绩的同时,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并未得到根除,日益扩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愈加凸显。为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政府做出了很多应对之策。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并表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帮助农户增收的重要途径。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恰逢其时。其中,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和关键,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而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必须重构农业农村产业体系,实现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发展。2021年3月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由此可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高级形态,势必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重要影响。长江经济带作为中国重要的内河经济带,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和农村聚集区。当前,长江经济带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已经取得巨大成效,但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如农产品附加值低,农业整体效益低,农村尤其是长江上游地区的农村,农业多功能性拓展不够,农业与二三产业缺乏融合发展。长江经济带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有利于农民扩大就业和增加收入,从而不断缩小长江经济带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基于相关理论,阐释了农村产业融合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其次,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采用熵权TOPSIS法对长江经济带2009-2019年120个地级市农村产业融合水平进行测算,检验了长江经济带农村产业融合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利用PSM-DID模型,以2015年为时间节点检验农村产业融合影响城乡收入差距政策效应的有效性;然后对农村经济增长、城镇化对农村产业融合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中介效应,及农村基础设施对农村产业融合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调节效应进行了研究;再者,研究了农村产业融合不同模式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最后,对研究进行了总结,并给出了政策启示。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长江经济带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在逐年提升,且融合水平存在区域差异。样本期间内长江经济带地级市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但整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长江经济带各区域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呈现上、中、下游梯度递增的空间格局。(2)农村产业融合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存在区域异质性。通过2009-2019年长江经济带地级市面板数据,并综合采用FE方法、OLS方法、FGLS方法以及工具变量法(Ⅳ-2SLS)、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GMM)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总体来看,农村产业融合有利于缩小长江经济带城乡收入差距;与此同时,通过分区域回归发现,农村产业融合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相比于中下游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在上游地区更为显著。(3)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逐年增加。城乡收入差距受农村产业融合政策的影响较大,随着国家农村产业融合政策的逐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且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也进一步增强。基于PSM-DID模型,以2015年为时间节点检验农村产业融合影响城乡收入差距政策效应的有效性,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城乡收入差距受农村产业融合政策的影响较大,尤其在2015年国家正式提出并实施农村产业融合政策后更为显著;同时,通过DID模型分地区回归发现,政策性农村产业融合对缩小下游、中游、上游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性呈逐渐递增趋势。(4)农村产业融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农村经济增长、城镇化和农村基础设施三大影响机制。检验结果发现,农村经济增长、城镇化对农村产业融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且农村经济增长>城镇化;农村基础设施对农村产业融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正向调节效应。分区域比较分析来看,农村经济增长中介效应呈上游>中游>下游的变化趋势;城镇化对农村产业融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中介效应表现为城镇化水平较高的下游地区,对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效应更具有优势;农村基础设施对农村产业融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调节效应,由上游到下游呈现梯度递增趋势。(5)不同农村产业融合模式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均存在显著影响,且影响效果存在异质性。一方面,农村产业融合不同模式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显著的,四种农村产业融合模式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大小比较来看,农业内部整合型融合>农业功能拓展型融合>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高技术渗透型融合。另一方面,不同农村产业融合模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农业内部整合型融合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效应,从下游向上游的影响在逐渐增加;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模式能有效的实现缩小上游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且相较于中下游地区的效果更为明显;农业功能拓展型融合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效应在上游地区高于中下游地区;高技术渗透型融合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呈现出上游>中游>下游的趋势。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之处:(1)在分析视角上,丰富了现有农村产业融合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逻辑分析体系。本文除了阐述农村产业融合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影响外,还基于农村经济增长和城镇化的中介效应、农村基础设施的调节效应,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农村产业融合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间接影响机制,丰富了研究视角。(2)在实证分析上,丰富了农村产业融合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效应与机制的实证检验。在总体效应分析中,除了基准回归外,还对农村产业融合政策实施前后的效果进行实证检验。既有总体效应检验,又有分地区的区域差异检验。整个实证研究更为全面,有助于得出更为全面、详实的结论。(3)在研究内容上,拓展和延伸了农村产业融合不同模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异质性分析。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区域间的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因此,对不同类型的农村产业融合模式影响长江经济带不同区域间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有助于反思和优化当前长江经济带因地制宜的发展农村产业融合模式的发展策略,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为我国其他地区相近或相似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