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还为居民休憩娱乐提供了户外活动空间。促进公园绿地布局公平,不仅有利于提高人居环境品质,还能促进实现未来发展的公平性目标,成为当下研究热点。关于公园绿地布局公平性的研究经历了从最初以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绿地率等传统指标评价公园绿地建设水平,到开始引入以可达性定量计算方法分析公园绿地空间公平性,再到引入其它学科相关理论并分析不同人群尤其是弱势群体享有公园绿地服务水平这样的三个阶段。本文基于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方法的总结,创建了一套公园绿地布局公平性评价模型。该模型以定量计算法及定性分析法为主线,基于缓冲区分析法、两步移动搜索法及其优化方法、洛伦兹曲线及基尼系数从数量均等、空间公平、社会公平三个由宏观到微观的维度展开定量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研究等方法对以老年人、低保低边户为代表的弱势群体使用现状展开评价。定量计算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不仅能从居住区、社区、街道等多个尺度对居民真实使用现状进行评价,同时评价结果可以相互验证,保证评价模型的科学性。基于评价模型,笔者以杭州市拱墅区为例从居住区尺度对公园绿地布局公平性展开评价。由于拱墅区河流水系众多,笔者创新型的以道路及桥梁为界限将带状沿河绿地分割为多个小游园,保证研究结果的精确性;同时笔者还将研究区行政边界拓宽了800米,将边界相邻区对拱墅区研究结果的影响降到最低。在此基础上,得到以下结论:(1)由拱墅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23m2及基尼系数0.238来看,整体布局较公平。其中湖墅、米市巷、拱宸桥、小河这四个紧邻京杭大运河的街道及半山森林公园所在地半山街道的公平性指数最高,大关、和睦、上塘街道的公平性水平次之,祥符、康桥街道的公平性值最低;(2)由缓冲区分析法直接鉴别出区域内存在谢村社区、西杨社区、祥符桥社区等服务盲区;(3)基于引入高斯距离衰减函数及考虑多种出行方式多个搜索阈值下的2SFCA法其计算结果更全面准确;(4)拱墅区整体公园绿地布局呈现出五个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