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床医疗器械数目众多且报警频繁,尤其是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ICU),其负面影响是:其一,过多的报警会导致护理人员出现报警疲劳和脱敏反应,从而影响他们对医疗器械报警的响应,导致患者伤害事件发生;其二,临床医疗设备报警噪声对患者的心理行为有不良影响,给临床护理带来新的问题。为了解临床医疗设备报警的噪声危害和报警响应过程中存在的人因失误,以及对这些临床医疗设备报警响应失误的原因分析。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如下: (1)前瞻性临床研究,对239例血透患者对医疗设备报警噪声的应激反应与心理行为的观察研究; (2)在应用于核电安全管理领域的人因工程学m-SHEL模型基础上,构建一种新的适合临床医疗设备报警响应工作系统的m-SHEL模型,包括18个二级影响因素; (3)基于m-SHEL模型定性分析,设计针对护理人员的临床医疗设备报警响应错误调查问卷,涵盖15个主要的医疗器械报警响应错误;选择医院10个报警频繁的科室开展问卷调查。 研究的结果如下: (1)统计239例血透患者的观察数据进行χ2检验和方差分析(ANOVA), 结果表明包括报警在内的环境噪声对患者存在影响,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凸显了临床护理人员对报警响应必要性; (2)统计医院10个科室115份有效问卷,其中临床医疗设备报警响应错误的发生频率、m-SHEL模型因素对报警响应错误的影响程度的非参数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存在差异性),15个临床医疗设备报警响应错误对患者安全的影响程度差异性较小; 本文研究得出的结论: 人的因素和管理因素是影响临床医疗设备报警响应失误的最主要因素。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训练程度、报警处理流程、工作负荷,以及资源分配、风险管理、任务管理和流程监督对高频次报警响应失误具有显著性的影响。针对临床医疗设备报警响应失误提出的应对策略如下: (1)对于人的因素影响,医疗机构应开展临床医疗设备报警管理的培训,并尽可能采用技术工具和手段处理非紧要报警,减少护理人员对报警的疲劳和厌倦。 (2)对于管理因素影响,医疗机构需要加强临床医疗设备报警管理工作,建立标准化的临床医疗设备报警处理流程;制定相应的规则,对调节报警设置、取消的行为加以控制,并监督报警响应效果和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