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扶贫政策边际效益持续下降和边际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了政府的主要政策倾向。本文将利用多维贫困测算模型对农村家庭贫困情况和劳动力转移对其影响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计量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家庭多维贫困状况的影响,及劳动力转移对不同维度贫困的影响差异。首先,根据Amartya Sen的能力贫困理论,本文从多维视角分析贫困。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建立了教育、健康、生活水平、主观福利及收入五个维度,包含子女入学、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等共十二个指标,选择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数据库2010、2012、2014、2016年四期面板数据并进行匹配和处理,MPI指数用于衡量中国农村家庭各指标贫困发生率和多维贫困状况,通过多维贫困分解得到各维度指标的贫困贡献率。结果表明,农村家庭在各指标上被剥夺的程度是不均衡的,而且每个年度指标的剥夺情况均有差异。每年做饭燃料和卫生设施指标的剥夺率超过50%,特别是卫生设施指标的剥夺状况最差;受教育程度剥夺比例也较高,2012年高达79.93%,在2014年和2016年受教育程度剥夺比例才有所下降;此外,健康状况、医疗保险和收入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重要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家庭多维贫困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对多维贫困进行分解得到各年度收入、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及卫生设施的贡献率都较高,医疗保险贡献率先上升后下降,其他指标对贫困的贡献较低,贡献率都在10%以下。为进一步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家庭多维贫困的影响,引入了外出务工的三个特征变量包括是否外出务工、外出务工人数及外出务工次数。通过对外出务工特征的回归结果分析,发现家庭收入贫困的发生次数和户主文化程度对家庭成员外出务工产生显著的正影响,家庭人均收入、是否有人患病和户主年龄与成员外出务工呈负相关性。然后通过对外出务工特征变量和家庭多维贫困发生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是否外出务工对主观福利维度贫困发生率是负向影响,对于其他维度贫困发生率及多维贫困发生率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外出务工人数对主观福利维度贫困发生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外出务工人数越多反而会增加主观福利剥夺程度,但对教育等其他维度贫困及多维贫困发生率都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外出务工次数与主观福利维度贫困发生率二者之间显著正相关,而与其他各个维度贫困发生率及多维贫困发生率显著负相关,即外出务工时间越长对除了主观福利维度的其他维度贫困及多维贫困状况有减缓作用。最后,基于以上研究认识到农村家庭多维贫困状况以及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家庭各个维度贫困的影响,从而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健全农村基础设施、解决劳动力转移家庭的子女教育和老人健康问题以及引导农户向非农产业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