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修静,南朝著名道士,南天师道的创始人,在中国道教史上是个里程碑式的人物。面对魏晋时期道教组织涣散、经典混乱、仪式不完善的现状,陆修静对道教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其改革措施包括整顿道教组织、编纂《三洞经书目录》和完善斋醮科仪等方面。这些措施,促进了中国道教的振兴和发展。论文分六章阐释陆修静的道教生涯、思想及其贡献。序言部分着重论述本文写作的缘由。陆修静作为一代道教思想家、目录学家、科仪大师,其著作颇丰。但是,道教学者对陆修静的研究却不够系统、深入和充分,因此展开对陆修静道教思想和贡献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第一章全面分析了刘宋时期的政治文化背景和道教概况。刘宋时期士族和庶族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统治者夺权斗争激烈,替换频繁;又加上南北战争不断,导致社会动荡不安。鉴于此,宋武帝、宋文帝相继进行了一些社会改革,宋文帝时期一度出现了国泰民安、社会繁荣的局面。在文化上,玄学趋于沉寂,佛教和道教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刘宋时期,道教得到统治者的大力支持,但是由于其自身的局限,道教改革迫在眉睫。第二章评述陆修静的思想。陆修静著作甚丰,但大都遗失;在其现存的仅有的几部著作中,我们可以归纳出陆修静的几方面的思想:一是政教结合的思想,其在制定道教规章的时候借鉴了世俗的等级划分;二是其斋醮理论的思想特点是以“心斋”作为上士所行的斋法,提出了戒律、五感理论;三是三洞四辅十二类的道教目录学思想;四是长生不老的思想,陆修静把道教的长生不老思想、儒家的仁孝思想和佛教的“三业清净”思想有机融为一体。第三章阐述陆修静为整顿和改革道教组织而采取的一些措施。首先是立治置职,编著户籍。这里面包括建立道徒口籍登记制度、设立守宅官、建立健全三会制度,定期检查命籍。其次是授篆署职,奖进忠良。陆修静的授篆制度健全了天师道的组织制度,而且使封建等级制度宗教化,这对天师道的队伍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对维护当时的政治统治是十分有益的。第四章阐释陆修静为建立和完善斋醮科仪而采取的措施。首先对斋醮的历史发展做了梳理,斋就是祭祀前要整理心情,洁净身体;醮是祭祀的别名。陆修静在《洞玄灵宝五感文》中列举了九等斋,计十二法;戒律理论;授度的科仪和灯独戒罚条例。陆修静斋醮的特点是体现了儒释道三教的兼容并蓄。第五章论述陆修静编纂的《三洞经书目录》。道教典籍整理的历史由来已久,从陆修静的《三洞经书目录》开始,到唐玄宗勒令道士史崇玄编纂《一切道经音义》、《三洞琼纲》,再到宋真宗时的《天宫宝藏》、宋徽宗时的《万寿道藏》,乃至明英宗时的《正统道藏》和《万历续藏》,道教典籍的编纂日趋完善。《三洞经书目录》内容完善,特色鲜明,奠定了道教目录编纂的基础,开了道教目录学的先河。第六章评述了陆修静对灵宝派的贡献。论文认为,陆修静在以下方面为灵宝派作出贡献:一、系统整理了灵宝经;二,对灵宝经的某些观点进行了阐释;三,系统修订了灵宝派的斋醮科仪;四,灵宝派科仪音乐的创建者;五,编撰灵宝传授仪典。在以上的基础上,最后客观地分析了陆修静在中国道教历史上的贡献和地位。总体而言,陆修静是道教史上的一位出色的道教学者、改革家、实践家。正是由于陆修静所做的努力,道教在南朝得到了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