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性绘画创作中的形色建构与艺术疗愈研究

来源 :湖北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jr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东西方的绘画发展史中,派生出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象征”便是其中之一。其绘画语言中的形色建构寄托了艺术家对于自身心境的抒发,及心灵变化的某种轨迹,是一种心灵上的映射。其超越外表的直觉的内在力量和想象,对个人情感的表达有着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艺术疗愈”这一新兴领域,这种象征性的形色建构对艺术疗愈有很多新的启发。通过绘画创作的形式,借用一定的形色建构手法,能最大限度的将内心或紧张、或压抑、或愤怒等不安的情感释放出来,进而达成自我疗愈的作用。本文将试图通过象征性绘画创作中的形色建构与艺术疗愈的研究,展开笔者毕业创作梳理及其理论探讨将涉及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心理学、艺术心理学的方法论为指导,浅析象征性绘画中的形色建构和艺术疗愈的影响机制,探究象征性绘画创作在艺术疗愈中的应用。第二部分: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的事迹展开视觉分析,探究不同风格的艺术家的作品背景及创作动机,以及象征性绘画中的形色建构对于不同艺术家产生的疗愈性。第三部分:以《Mood》系列创作为出发点,探索象征性绘画中的形色建构手法的不同表达方式,力图将长期隐藏在潜意识里的不安情绪释放出来,进行艺术疗愈的视觉表达,从而达成自我疗愈的效果。
其他文献
本文以明代闵齐伋刊《会真图》为研究对象。本文两条研究思路,首先对《会真图》的基本情况做出介绍。第一章对德藏本《会真图》背后的基本概况进行概述。以湖州为例,介绍参与《会真图》版画创作的群体和《会真图》受众群体的基本情况,根据这些基本情况分析作品所选择题材与装帧的优势。第二条思路回归到图像本身,第二章关于《会真图》的艺术表现,第三章关注《会真图》图像中的隐喻及其美感。第二章首先对图像整体的独立艺术价值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佛教艺术传入中国大约自公元—世纪开始,其后中国出现了一门以佛教造像为主要元素的艺术学科。经过漫长的历史,佛教艺术逐渐出现了本土艺术的特征。本文的观察对象是佛首造像,研究重点在于南北朝时期佛教汉化问题。经过多方面的资料收集,笔者将文章的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为佛首的艺术特征,主要是关于相好的造像规范问题,并以龙门石窟古阳洞、宾阳洞,永宁寺出土塑像中的佛首案例进行论述;第二章为南北朝时期佛首汉化的造
学位
本课题旨在通过鉴赏明代园林题材的瓷器绘画作品,分析明代瓷器装饰上园林题材的形成原因、表现形式、题材类型及艺术风格,从而深入剖析其中的精神气韵与文化内涵,进而思考明代瓷器装饰上的园林题材,对当代陶瓷艺术创作,以及各类装饰设计的影响与启发。论文具体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1.明代瓷器装饰上园林题材的形成原因;2.明代瓷器装饰上园林题材的艺术表现;3.明代瓷器装饰上园林题材的现实思考。
学位
丝网版画作为版画中的一个版种来说,虽然它的历史还没有满一百年,但是它的发展速度却很快。丝网版画和其他版种一样需要严谨的态度印制,所以在印制过程中,讲究对版精确,这也是对版画创作者的基本技法要求。在实际的版画制作过程中,“错版”是不可避免会出现的问题,它可能会破坏画面,和版画创作者预期的画面有偏差。这时候“错版”对于创作者来说就是一个严重的技法失误。但是,当我们把问题反过来思考的时候,利用“错版”,
学位
一个没有艺术的民族和社会是不可思议的,正如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健全的教育一样。当下的艺术教育不仅仅是技艺的培养,更加注重艺术创作中对于受教者的思维、创造、实践等能力的启发。回顾艺术史,艺术教育与艺术创作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但在不同时期表现各异。西方艺术的大发展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也是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艺术与医学、文学、哲学交织融合;艺术教育模式从作坊向学院过渡;艺术创作主体逐渐转变为受到社会尊
学位
“官品服色制”也称品色服制,是通过不同的服色来区分官员品级的制度,这种官服也被称为“品色衣”。品色服制度最早可追溯到北周,但彼时的色彩与官员的等级之间的关系尚未明晰。隋炀帝大业元年以后,真正意义上的品色服制度得以确立,后来在唐朝被延续并发展,到了宋朝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走向成熟。官品服色制是封建礼制的一种,本质是通过色彩来强化人与人之间身份等级的差异性,从而强调等级观念。品色服制的色彩认知主要源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