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休日工时制政策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1995年先后出台,使得全民健身在国民假日增加的前提下顺利实施下去。而体育健身逐步与双休日的结合,对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动起到积极效用,并对群众体育的发展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又能更好地活跃体育消费市场,促进休闲体育的健康、持续、协调发展。
政策的出台距今已有15年,市民假日体育健身方式朝着更科学、更价值的方向迈进,其体育健身观念却因时代的变迁和都市生活节奏的加快而悄然变化。当社区体育逐渐成为我国全民健身工程重点发展对象的时期,同为全民健身视角下的假日公园健身现状如何,有必要对其进行一个调查研究。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真实反映郑州市民双休日公园健身的现状,并对其中的若干现状加以分析,及时找出目前影响假日公园健身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市民双休日来公园健身的原因并通过对双休日公园健身现状中出现的问题分析,提出一些可参考的建议。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随机访问法等有针对性的选取了郑州市碧沙岗公园,人民公园,绿城公园,紫荆山公园,东风路森林公园等有一定都市年代的公园作为考察地点,对市民双休日公园健身的部分现状进行调研,并针对现状进行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郑州市双休日公园健身者中,有48%平时工作日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属于“健身迷”,仅有20.7%是选择双休日健身。健身市民的年龄大多集中在36岁以上,且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健身时间段主要在清晨和晚间,晚练的“健身热”程度又要高于晨练;清晨以老年人居多,晚间以中年女性为主,所涉及到的主要项目一是传统养生类体育,二是步行,三是韵律健身操;大多数市民健身一次的持续时间集中在“一小时左右”;多数老人表示在他们锻炼之后精气神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而女性则通过跳操会汗流浃背,使得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都有明显提升,达到了美颜之功效,而这种效果又是她们所满意的;在健身消费方面,有52.7%的健身者把体育消费选择在服装类,这与大多数郑州市民的收入现状、消费观念密切相关;他们来公园健身的交通方式大多选择步行,且结伴同行的人数居多。文中还专门对公园内的一些双休日开展活动的民间体育团体的组织类型、项目设置、收费标准等内容进行了简要概述与现状分析。
市民双休日进入公园健身,很多在养成一种生活习惯,强身健体的同时,亦为了结交更多好友,增加健身情趣。其次,双休日带来的闲暇与住所到公园的距离较短有关。而部分社区或者家属院缺乏健身场地与器材加之公园优雅的环境、健身氛围的浓厚也是吸引市民假日公园健身的因素。另外,猪流感病毒的爆发、北京奥运会的余热,全民健身日的引导以及郑州市竞技体育成绩的增长也是促使市民双休日进入公园健身的原因。
通过对郑州市民双休日公园健身现状的调查,发现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在公园的管理方面,健身器材的设置方面缺乏时代性与创新性,有些公园器材的维护状况较差,并且缺乏社会健身指导员和公园体育管理者;第二,双休日的公园缺乏以健身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健身宣传和引导工作进行的还不够导致某些市民健身缺乏科学性;第三,健身团体之间经常出现内部问题;第四,部分健身者的道德素质较低。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构建出公园“两位一体”系统模式,重点对公园“两位一体”系统中的健身功能展现的完善性进行梳理,其中包括完善各类人群的健身需求;增加健身器械安置数量,完善器材的科学性布局和维护工作;提高公园健身路径的娱乐性与创新性;增加竞技性较强项目的场地设施;重视引进公园体育的管理与指导型人才;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与机制,激励团队组织健康发展;多在节假日组织开展以健身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增加公园健身宣传普及,提高科学健身分量,让双休日公园绽放出耀眼的体育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