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以及阻碍城乡之间要素自由流动的各种因素逐渐减少,造成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过多流动,出现了人口空心化现象,且呈现一定的愈演愈烈趋势,这种现象在农业人口大省——安徽省表现尤其为明显。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全国中等水平的安徽省,要想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率先发展、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必须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处理好农村人口空心化问题对实施新农村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安徽经济的整体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在总结众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安徽省农村人口空心化的演变历程、产生的原因、具有的特征以及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将安徽省农村人口空心化的发展大概分为两个阶段,表现出农村人口的持续减少、空心村现象明显、具有高知识水平的青壮年劳动力缺乏等特征,对农村和城市都产生了正的和负的影响。其次,以砀山县的典型个案为例分析安徽省农村人口空心化问题。在对样本村的人口空心状况进行基本的统计分析之后,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运用实证方法从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两个方面深入分析造成安徽省农村人口空心化的原因和影响机制。研究认为,影响农村人口空心化的主要因素是劳动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对非农就业的预期收入、非农就业的预期支出、家庭老年人口数、人均农业纯收入、人均耕地面积等,其中作用最明显的因素是劳动者的年龄和非农就业的预期收入。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视角,为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