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时期来华游历的西方人,一定程度上扮演着“旅游者”的角色,他们通过摄影术满足当时的西方人对遥远中华帝国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是对晚清中国形象的一种陈述和描绘,为今天的我们保留了昔日中国最真实的影像。本文通过利用晚清时期来华西方旅游者的摄影照片为研究对象,将图片分析法引入非结构测量方法研究,基于旅游凝视理论、跨文化理论、和扎根理论等理论,通过使用NVIVO11.0质性分析软件工具,对照片数据进行内容编码。通过对编码结果进行概念的范畴化,进而分析图片内容的内在关联,从不同角度描绘出当时来华西方旅游者镜头下的晚清中国形象。经过研究发现,一方面,晚清西方旅游者在华拍摄照片是一种客观性陈述,主要体现在对事实存在的物质景观的陈述上,体现出了晚清自然风光幅员辽阔,巍峨挺拔的山峦绵延万里,覆盖群山的郁葱树林景色壮美,历史建筑古老衰败却又留有昔日“东方帝国”的辉煌缩影,当时的大清帝国主权丧失、国势的衰败、红衰翠减、残照当楼。另一方面,旅游者拍摄照片也是一种主观性陈述,主要体现在对当时中国民俗风情的选择性拍摄上,描绘出的是一个异文化本底上的晚清中国形象,“男权制”社会封建闭塞、底层百姓贫穷落后、日常休闲活动野蛮病态、中国人性残酷冷漠以及丰富的中国服饰文化等,可见,晚清中国在西方旅游者眼中是一个封建闭塞、贫穷落后、野蛮病态的江湖社会。而这种主观性选择陈述的背后反映的是当时中国文化的遭遇和不同文化间的碰撞,进一步揭示了西方人认知中国的心理地图和观察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