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一体化模块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proklklkl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间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高等职业教育不仅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成为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将“技术应用性人才”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目标定位,并倡导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一种理性思维使然,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对现代经济生活的一种对接与呼应。 能力本位是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其核心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能力本位中的“能力”应指一种综合的职业能力。能力本位的提出是高等职业教育对以学科或以知识为本位的普通高等教育的反思与叛逆。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与传统的职教教学模式相比,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 近年来,对能力本位这一理念指导下的课程教学模式、评价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研究不够深入的问题,甚至还有一些片面、错误的认识,而对于能力本位教学模式这方面的经验也很有限。本文拟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全面、系统地分析能力本位模式的涵义、特点和历史发展及以能力本位为核心人才培养的必然性,并针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能力”为本位的,以“应用”为主旨的课程体系—“一体化模块式教学”,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索。“一体化模块式教学”在理论和实践意义上都有所创新。它通过采用灵活性和适用性的模块式教学,使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突出技能训练的主导地位,让实践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该模式为提高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水平,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形式,同时也希望能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问题有所借鉴和启示。
其他文献
背景:前人研究表明人类基本能力有两大类:言语能力和空间能力。言语能力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语言能力,是相对于操作空间能力而言的。言语能力水平反映了个体的智力水平,可以预测
20世纪末积极心理学诞生,为学生的心理辅导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教育学者开始着力于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完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