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5月17日,财政部、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由于全球金融危机被叫停5年的贷款证券化业务试点重新开启。贷款证券化业务从推出开始,就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转移信用风险的工具,对降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能起到积极作用。但是,作为抵押支持债券的一种,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则被认为是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关于贷款证券化的文献,也呈现很明显的分化:2007年以前,支持贷款证券化的占大多数,2007年以后,反对贷款证券化的占大多数。那么,贷款证券化对化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究竟是有利还是有害?中国重启贷款证券化,是会成为商业银行大发展的契机,还是导致新一轮的金融危机?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论述贷款证券化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的影响,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探讨推广贷款证券化的政策建议。本文首先介绍了贷款证券化的历史和特征,着重介绍了贷款证券化在中国的发展史,包括起源,发展阶段及其里程碑。第二章对贷款证券化如何影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进行了理论分析,从四个方面分析贷款证券化是如何化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一、信用风险转移从而降低不良贷款率;二、缩短贷款平均期限从而降低期限错配;三、提高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四、强制要求商业银行披露信息,倒逼商业银行改善经营状况,客观上降低信用风险。第三章,通过对美国市场2000-2012年48个季度超过35000个样本进行因果关系检验,验证了贷款证券化规模增大会提高资本充足率和风险管理能力。接下来,对中国市场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验证了贷款证券化率对不良贷款比率呈反向关系,与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呈正向关系,即,贷款证券化规模扩大,可以降低不良贷款比率,提高不良贷款拨备。最后,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现存的信用风险问题,逐条分析通过贷款证券化来化解这些问题的可行性,并提出监管与政策意见。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贷款证券化对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机制,对美国和中国市场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分析的结果进行了验证。本文的不足在于:由于国内市场缺乏数据,无法进行进一步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