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性问题,是与人生问题、道德规范问题等等相联系的,因此人性问题是人类思想史的一个研究题目,也是文学永恒主题之一。它充实、丰沛、坚韧,既彰显着文学永恒的主题,又表现着文学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古今中外作家大多把笔放在对人性诸问题的观察和探讨之上,当代山西青年作家李骏虎就是其中之一。在小说创作时,作者紧扣人性这一主题,用充满浓郁现代生活气息的笔触,描写了城市、乡村之间各色饮食男女,为读者奉献了许多优秀之作。可以成为他代表作的《婚姻之痒》,就被读者看成是继《中国式离婚》之后,又一部深度描写婚姻现状的力作,可以与刘震云的《一地鸡毛》和王朔的《过把瘾就死》等经典小说相提并论。夺得赵树理文学奖的长篇小说《母系氏家》更是对农村人性尤其是美好的人性进行了独特的内在书写。中国古代人性思想从孔子的“性相近”算起到了后来的杨雄“性善恶混论”,经历一个发展的过程。而进化心理学观点认为,人性就是人普遍拥有的一系列特征,包括思维方式,情感和举止行为。对于人性的界定,可谓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李骏虎是怎样书写的“人性”呢?在我看来,李骏虎虽然没有在理论上特别强调过某个方面,他的叙事也从个人内心的局限游离到乡村的宽大世界,但是他以他对小说的独立见解,不断对小说文体和题材进行着尝试和探索,对人性进行着不断的挖掘。从最初模仿王小波的有趣好看中表现自身的主观感受,到后期都市,农村题材的转型中,李骏虎对人性的书写,我认为可以在山西作协五届八次全委会和赵树理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的发言“我们和我们时代的关系”中找到端倪:“我常常扪心自问,我的作品真的达到了这项荣誉的标高了吗?文学奖就像人一样,是有它的灵魂的,而我的作品真的达到了它的核心要求了吗?就像诺贝尔在遗嘱中给文学奖提出的要求是,奖给创作出具有人类理想光芒的人。”①如何理解“灵魂的核心要求”在我看来,这正集中体现了李骏虎追寻探索人性的本质的要求。这个要求的构成成分是人日常生活的人性潜在的特质,在某种环境里,它又超越了日常平凡生活本身,达到一个更为精神的纯粹的层面。李骏虎的作品就是不断探寻这个纯粹的实验品。“灵魂的核心要求”的说法还集中体现了李骏虎探寻人性本质的途径。李骏虎致力于人性探寻,是通过什么途径去实现的?笔者认为,他是通过剖析日常生活中人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去探索的。本文分三部分梳理与阐释李骏虎如何通过日常生活的细微体察实现其对人性的探索:从人性的内涵说起,层层剖析李骏虎作品中所包涵的人性真谛即真善美;根据李骏虎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及题材的不同,展示李骏虎作品中的人性流变。从“模仿系列”说起,在模仿王小波的阶段,作品中对人性的展示还不是很明显,更多的是探寻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人面对世界时无法排遣的精神困顿,以及在这种情况下,人性所蕴含的理性的光芒。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睡吧》(2003)《雪落的声音》(2003)《女儿国》(2000)《小叔的艺术生涯》(2000)。之后,李骏虎在城市话语中进一步关注了人性。他写出了《奋斗期的爱情》(2001)《公司春秋》(2004)等以城市背景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尤其是《公司春秋》通过人性的发展轨迹来显现城市的社会特征,将人性作为透视社会性的一种方式来看待。当这些城市题材已经写不出任何新意时,李骏虎将笔触转向了他曾经熟悉的农村,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后福》(2004)中篇小说《炊烟散了》(2006)《五福临门》(2009)《前面就是麦季》(2006),在《炊烟散了》和《前面就是麦季》的基础上,李骏虎完成了长篇小说《母系氏家》(2009),至此他开始挖掘受几千年封建文化的农村在新时期下的深刻人性,并凭着他对农村观察的独特视角如不同时期的不同农村女性的独特视角,获得了专家的好评,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小说中的人性,是存在于作品内部的。李骏虎选取独特的角度透视其作品中的人性,进而反观社会中的人性。人的情感是人性呈现的外部表现形式,而作为生物的人,性别的差异也会导致人性的不同表现。本文第三部分选取了两个视角爱情和女性来展示人性共同的本质。